女性妇科炎症主要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外阴炎和附件炎五种常见类型。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常见类型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表现为灰白色分泌物伴鱼腥味;念珠菌性阴道炎多因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典型症状为豆腐渣样白带和剧烈瘙痒;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导致,分泌物呈黄绿色泡沫状。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破坏阴道微环境。
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宫颈炎常由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和性交后出血;慢性宫颈炎多为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可能出现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病变。该病与性生活卫生密切相关,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避免不洁性行为。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主要致病菌为淋球菌、衣原体及厌氧菌,临床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发热和异常阴道流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引发不孕,需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经期卫生不良、宫腔操作后感染是常见诱因。
外阴炎是外阴皮肤或黏膜的炎症,可分为非特异性外阴炎和特异性外阴炎。非特异性外阴炎多因分泌物刺激、化纤内裤摩擦或卫生巾过敏导致;特异性外阴炎包括前庭大腺炎、外阴湿疹等。症状以外阴红肿、灼痛为主,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
附件炎特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多由盆腔炎蔓延所致。急性期出现下腹剧痛、高热寒战;慢性期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可能伴随月经失调。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或盆腔粘连,影响生育功能。治疗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吸收。
预防妇科炎症需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勤换卫生用品;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安全套;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出现异常分泌物、瘙痒或疼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和宫颈防癌筛查,40岁以上女性可增加盆腔超声检查。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阴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