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管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局部用药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疾病通常由病原体感染、机械损伤、激素失调、免疫力下降或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引起。
细菌性宫颈管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淋病奈瑟菌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钠,衣原体感染推荐阿奇霉素,厌氧菌感染常用甲硝唑。用药前需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慢性宫颈管炎可采用激光、冷冻或微波等物理疗法。激光治疗通过高温汽化病变组织,冷冻疗法利用液氮低温破坏异常上皮,微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物理治疗后需禁盆浴和性生活2个月,观察阴道排液情况。
湿热下注型可选用妇科千金片,脾虚湿盛型适用完带汤,肾阳虚型常用金匮肾气丸。中药熏洗可选择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煎汤坐浴,每日1次连续2周。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加重病情。
阴道栓剂如保妇康栓可缓解局部炎症,聚甲酚磺醛溶液适用于宫颈糜烂面涂抹。使用前需清洁外阴,给药后卧床30分钟。避免月经期使用,用药期间出现灼烧感应立即停用并冲洗。
宫颈息肉或囊肿可行LEEP刀锥切术,重度宫颈肥大可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需预防感染,2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3个月复查HPV和TCT,警惕癌前病变。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宜清淡,多食山药、薏米等健脾利湿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定期妇科检查,急性发作期避免游泳和盆浴。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复诊,合并HPV感染需每半年复查宫颈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