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的判断需结合症状观察、医学检查,常见表现包括异常分泌物、下腹疼痛、月经紊乱、外阴瘙痒及性交不适。
白带颜色、气味或量的改变可能提示感染。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呈灰白色伴鱼腥味,霉菌性感染表现为豆腐渣样分泌物,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为黄绿色泡沫状。需通过阴道分泌物镜检确诊,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栓细菌/滴虫、克霉唑栓霉菌,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并避免过度清洁。
持续性隐痛或突发剧痛可能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盆腔炎多由上行感染引起,伴随发热;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具有周期性。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多西环素适用于急性炎症,手术可用于巧克力囊肿切除。
周期缩短延长、经量骤增骤减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子宫肌瘤。激素六项检查可评估内分泌水平,药物治疗包括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优思明、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黏膜下肌瘤需宫腔镜切除。
外阴湿疹、尖锐湿疣或糖尿病均可引发瘙痒。肉眼观察结合HPV检测可鉴别,局部涂抹曲安奈德软膏缓解皮炎,激光或冷冻适用于疣体去除,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性瘙痒至关重要。
性交疼痛可能源于阴道干涩、盆腔粘连或子宫脱垂。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改善松弛,重度脱垂需行骶棘韧带固定术。
日常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酸奶维持菌群平衡,每周3次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穿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出现血性分泌物、持续腹痛或排尿困难应立即就医,每年妇科体检应包括HPV筛查和乳腺触诊,40岁以上建议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测。建立症状记录习惯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