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避孕药通过激素调节抑制排卵实现避孕,可靠性达99%以上,但需考虑个体差异、副作用风险、适用人群、用药规范以及替代方案。
长效避孕药主要含孕激素和雌激素,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阻止排卵,同时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穿透。每月口服1次或注射1针即可维持效果,适合需要长期避孕的女性。常见药物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甲羟孕酮注射液等。
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严重副作用如血栓风险需警惕,建议用药前评估家族病史。可通过调整给药时间、补充维生素B6或更换药物类型缓解症状。
哺乳期女性、35岁以上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禁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偏头痛等疾病需医生评估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压及乳腺状况,每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
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时间给药,口服药漏服超过12小时需采取紧急避孕措施。注射制剂需每8-12周重复注射,提前或延迟超过2周可能影响药效。建议设置用药提醒,避免因遗忘导致避孕失败。
对激素敏感者可考虑铜质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10年、避孕贴片每周更换或阴道避孕环。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左炔诺孕酮片,但不宜作为常规避孕手段。
使用长效避孕药期间建议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菠菜、动物肝脏,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瑜伽和普拉提能改善用药引起的情绪焦虑。用药初期可能出现轻微体重波动,通常2-3个月后自行缓解,无需刻意节食。每年应进行骨密度检测,长期使用者需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停药后生育能力平均1-3个月恢复,计划怀孕前建议提前半年改用屏障避孕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