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下降可能由年龄增长、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医源性损伤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女性35岁后卵巢储备功能自然衰退,卵泡数量与质量逐年下降。这是卵巢功能减退的最常见生理性原因,伴随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等表现。建议30岁以上女性定期监测抗缪勒管激素水平评估卵巢储备。
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前突变等可导致卵巢早衰。家族中有40岁前绝经史者,其女性亲属患病风险增加10倍。这类患者往往在青春期即出现原发性闭经或月经稀发。
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引发卵巢自身抗体,错误攻击卵泡组织。约10%-30%的卵巢早衰病例与免疫因素相关,常伴随其他腺体功能异常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盆腔放疗、化疗药物尤其是烷化剂类抗癌药会直接破坏卵泡细胞。卵巢囊肿剥离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也可能影响卵巢血供,术后抗缪勒管激素水平可能下降50%以上。
长期吸烟会使绝经年龄提前1-2年,香烟中的多环芳烃可加速卵泡凋亡。体重指数低于18.5或体脂率过低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易受抑制,表现为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改善卵巢功能需采取综合措施: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避免熬夜和持续高压状态,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接触化学染发剂、杀虫剂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时做好防护。出现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经期少于2天时,建议尽早就诊生殖内分泌科进行激素六项和窦卵泡计数检查。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