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运动会需重点关注防暑降温、科学补水、运动防护、合理饮食和运动后恢复五大事项,避免中暑、脱水及运动损伤。
高温环境下运动需选择早晚时段,避开10:00-16:00的烈日时段。运动时穿戴透气速干面料的浅色衣物,佩戴空顶帽或运动太阳镜。每运动20分钟应在阴凉处休息5分钟,可用湿毛巾冷敷颈部动脉或手腕部位辅助降温。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需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前2小时分次饮用500毫升电解质水,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充150-200毫升常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可能引发胃肠痉挛。长跑等高强度运动可选用含钠钾的等渗饮料,补水量不超过每小时800毫升。排尿量减少或尿液呈深黄色提示需加强补水。
球类运动需佩戴专业护膝、护踝等防护装备,户外运动涂抹SPF30+防水防晒霜。热身时间应延长至15分钟以上,重点激活肩关节、膝关节等易损伤部位。运动中出现肌肉抽搐或关节异响应立即中止活动,48小时内冰敷处理软组织损伤。
运动前2小时进食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香蕉、全麦面包,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碳水与蛋白质比例为3:1的餐食,如酸奶配燕麦片。全天饮食增加富含钾的菠菜、橙子等,减少腌制食品摄入以防电解质紊乱。
高强度运动后需进行10分钟低强度慢跑过渡,配合静态拉伸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大肌群。24小时内可交替冷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间保证7小时以上。出现持续72小时以上的肌肉酸痛需警惕横纹肌溶解可能。
建议选择棉麻混纺材质的运动服装增强透气性,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预防真菌感染。日常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交叉训练提升耐热能力,定期检查运动鞋磨损情况。中老年参与者运动时需配备心率监测设备,将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运动前后测量体重变化,若下降超过2%提示脱水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