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确实更容易囤积脂肪,主要与基础代谢率降低、食欲增加、运动减少、日照时间缩短、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寒冷环境下人体为维持体温会主动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皮下脂肪层具有隔热作用,身体倾向于储存更多脂肪抵御低温。研究表明冬季基础代谢率可能下降5%-10%,相同饮食条件下更易出现热量盈余。
低温刺激下人体会本能寻求高热量食物,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寒冷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消化速度加快,饥饿感更频繁出现。传统冬季饮食中高油高盐比例增加,日均热量摄入普遍比夏季高出200-300大卡。
户外低温环境降低运动意愿,日常活动量明显减少。室内久坐时间延长,通勤步数下降,运动消耗热量减少30%-40%。冬季衣物厚重也客观上增加了运动阻力,进一步抑制活动积极性。
阳光照射不足影响血清素分泌,容易引发情绪性进食。维生素D合成减少会干扰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研究显示每天日照少于2小时的人群,冬季体重增长风险增加1.8倍。
褪黑激素分泌周期延长,促进脂肪储存相关基因表达。皮质醇水平季节性升高,刺激内脏脂肪堆积。女性经前期综合征在冬季更明显,孕激素波动加剧对甜食的渴望。
冬季控制体重需注重膳食结构调整,增加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选择红薯、燕麦等低GI主食。室内可进行瑜伽、跳绳等运动,每天保证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使用暖色灯光调节情绪。外出做好保暖措施,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每周监测体脂率变化,发现异常波动及时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