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通过动物肝脏、红肉、深色蔬菜、豆类及维生素C搭配食物补血,主要与铁元素缺乏、吸收障碍、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
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20%-30%,是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补。每周摄入100-150克可有效提升血红蛋白水平,烹饪时建议焯水去腥后快炒,避免高温久煮破坏营养素。
牛肉、羊肉等红肉含铁量是白肉的2-3倍,其中牛里脊每100克含铁3.2毫克。搭配青椒或彩椒烹调可促进铁吸收,建议每日摄入50-75克,优先选择瘦肉部位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菠菜、苋菜等深色叶菜含有非血红素铁,虽吸收率仅3%-8%,但维生素B9叶酸含量丰富,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有改善作用。烹饪时建议先焯水去除草酸,与富含维生素C的番茄同食可提升铁利用率。
黄豆、黑豆及其制品含植物性铁和优质蛋白,豆腐干每100克含铁4.9毫克。发酵豆制品如纳豆更易吸收,建议与动物性食物搭配食用,避免与浓茶、咖啡同服影响铁吸收。
鲜枣、猕猴桃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可将铁吸收率提升2-3倍。建议在食用高铁食物后1小时内摄入200克水果,或烹调时加入柠檬汁、醋等酸性调味料增强铁元素溶解性。
长期贫血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结构,每日摄入20毫克以上铁元素孕妇需30毫克,避免与钙剂、全谷物同餐食用。建议每周3次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指标。若食疗3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头晕心悸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潜在病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