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首选米非司酮,其他常用药物还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选择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需求综合决定,主要有抑制激素分泌、缩小肌瘤体积、缓解症状等作用。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孕激素作用抑制肌瘤生长。临床显示每日小剂量使用可使肌瘤体积缩小30%-50%,有效改善月经过多和盆腔压迫症状。该药可能出现潮热、子宫内膜增生等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短期使用,禁忌用于妊娠期女性。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垂体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萎缩40%-60%。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需每月皮下注射。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和骨质流失,通常建议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疗程不超过6个月。
桂枝茯苓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适用于3厘米以下肌瘤的辅助治疗。成分中的桂枝、茯苓等可改善子宫微循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需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配合定期超声复查,孕妇及经期量多者慎用。
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适用于以月经过多为主诉的患者。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出血量,可周期性使用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需注意血栓风险,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连续使用不超过5天。
低剂量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调节月经周期,减少出血量20%-30%。适合年轻、无生育需求且肌瘤较小的患者。需排除血栓高危因素,长期使用可能轻微刺激肌瘤生长,建议每6个月复查肌瘤变化。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亚麻籽摄入,限制红肉及高脂食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每3-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尿频加重或肌瘤快速增长应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肌瘤多会自然萎缩,但仍需定期随访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