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可用于避孕但需严格遵医嘱,主要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实现避孕效果。
黄体酮作为孕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减少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阻止卵泡成熟和排卵。同时使子宫内膜变薄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并增稠宫颈黏液阻碍精子穿透。
临床常用含黄体酮的避孕药包括单纯孕激素避孕药如炔诺酮、复方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长效避孕针如甲羟孕酮注射液。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乳腺疾病或血栓高风险者禁用。
短效口服制剂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漏服需12小时内补服;长效针剂每3个月肌注一次;皮下埋植剂可维持3-5年避孕效果。用药初期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持续使用3-6个月后逐渐缓解。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压及乳腺状况。与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药物联用会降低避孕效果,吸烟者35岁以上禁用复方制剂。出现严重头痛、视觉异常或胸痛需立即停药就医。
对黄体酮不耐受者可选择含雌激素的复方避孕药、宫内节育器或屏障避孕法。紧急避孕可服用左炔诺孕酮片,但一年内使用不超过3次。
日常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质缓解黄体酮代谢负担,避免高盐饮食预防水钠潴留。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用药期间的代谢变化,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血栓风险。用药期间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闭经超过60天需及时妇科检查,哺乳期妇女首选非激素避孕方式。长期使用黄体酮避孕需每年评估心血管和骨骼健康状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