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需根据药物类型决定哺乳安全性,常见处理方式包括选择孕激素单方制剂、调整用药时间、暂停哺乳或采用替代避孕措施。
含雌激素的复方避孕药会抑制泌乳量,并可能通过乳汁导致婴儿性早熟。孕激素单方避孕药如炔诺孕酮对哺乳影响较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产后6周内避免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哺乳期优先选择仅含孕激素的迷您避孕药,或改用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非激素避孕方式。
如需服用复方避孕药,建议在哺乳后立即服药,距离下次哺乳间隔4小时以上。孕激素类药物可在哺乳任何时段服用。紧急避孕药含左炔诺孕酮单次剂量对哺乳影响有限,但应避免频繁使用。长效避孕针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羟孕酮注射剂需产后6周后开始使用。
新生儿0-6个月对药物更敏感,应尽量避免使用激素类避孕药。6个月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药物影响相对降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母亲需严格避免雌激素类药物。哺乳期用药前应咨询根据婴儿发育情况调整方案。
哺乳期可选用铜质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率99%、避孕套配合润滑剂使用或阴道隔膜等物理避孕法。自然避孕法需谨慎,因哺乳期排卵不规律。输卵管结扎等永久避孕措施需停止哺乳后实施。避孕海绵、杀精剂等需确认婴儿无过敏反应。
服用避孕药期间观察婴儿是否出现烦躁、拒奶、体重增长缓慢等异常。母亲需监测乳汁分泌量变化,出现明显减少时应停药。定期检查肝功能,某些避孕药可能影响血脂代谢。紧急避孕药使用后建议暂停哺乳24小时,期间挤出乳汁丢弃。
哺乳期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和水分摄入,如鲫鱼汤、牛奶等维持乳汁质量。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影响乳汁分泌。保持乳头清洁,用药期间更需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出现乳房硬块或婴儿持续异常需立即就医,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产科医生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混用多种药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