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可能引起钙流失,与激素抑制骨形成、维生素D代谢干扰、用药周期长等因素相关,需通过钙剂补充、饮食调整、运动干预等方式改善。
避孕药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钙沉积效率。临床数据显示,长期服药者骨密度年下降率可达0.3%-0.5%。建议联合补充碳酸钙600mg/日,配合骨化三醇促进吸收。
孕激素会加速维生素D分解,导致肠道钙吸收率下降30%-40%。可通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低于30ng/ml时需补充胆钙化醇800IU/日,同时增加蘑菇、蛋黄等富含VD2食物。
连续用药超过2年者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建议周期性用药如用3个月停1个月,或改用含屈螺酮的新型避孕药,其抗盐皮质激素作用可减少尿钙排泄。
每日需摄入1000-1200mg钙质,优选乳制品、豆腐、芝麻酱等生物利用度高的来源。避免与咖啡、菠菜同食影响吸收,分次补充效果优于单次大剂量。
负重运动可刺激骨重建,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抗阻训练能提升骨量2%-3%。水中运动适合骨质疏松风险较高者,可减少关节负荷。
长期服药期间建议每半年检测血钙尿钙水平,冬季增加日照时间促进内源性VD合成。烹饪时用醋焯骨头汤可析出更多钙质,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酸奶或钙强化豆浆。结合跳跃类运动如跳绳,能显著改善跟骨骨密度,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应力性骨折。40岁以上使用者应考虑双能X线骨密度仪筛查,及时干预可降低骨折风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