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激素水平异常、乳腺炎症、良性肿瘤或乳腺癌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因催乳素升高可能出现乳汁样溢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非哺乳期女性服用避孕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激素水平导致溢液。减少药物使用或停用后症状通常缓解,必要时可检测催乳素水平。
乳腺导管扩张症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导管内油脂性分泌物淤积导致单侧乳头挤出黄色黏稠液体。热敷、按摩可促进排出,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日常避免紧身内衣压迫乳房。
细菌感染引发的乳腺炎多伴随红肿热痛,可能挤出脓性分泌物。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克肟,配合金黄散外敷。哺乳期患者需排空乳汁,非哺乳期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良性肿瘤常导致单孔血性或浆液性溢液,超声或乳管镜可确诊。较小肿瘤可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较大或多发肿瘤需开放手术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排除恶变可能。
乳腺癌引起的溢液多为单侧血性,可能触及无痛肿块。需立即进行钼靶、核磁共振及病理活检,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或靶向治疗。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
日常避免高脂饮食及酒精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6调节泌乳素。运动选择瑜伽或游泳减少胸部压迫,哺乳期注意正确衔乳姿势。非血性溢液可观察1-2个月经周期,血性溢液或40岁以上患者建议尽早就诊乳腺专科。每月月经后第7-10天进行乳房自检,关注乳头凹陷、皮肤橘皮样改变等伴随症状。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