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发育不良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激素失衡、慢性疾病或心理压力有关,改善方法包括医学干预、营养调整、运动促进、心理疏导和规律作息。
家族遗传可能影响身高、第二性征发育时间,需通过骨龄检测和基因筛查评估。治疗上可考虑生长激素注射如重组人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替代疗法针对甲低,或中医调理如黄芪、党参等补益类中药。
蛋白质、钙、锌摄入不足会延缓骨骼和性器官发育。每日需保证60g优质蛋白鸡蛋、鱼肉、1000mg钙牛奶、豆腐和15mg锌牡蛎、牛肉。严重缺乏时可补充复合维生素或蛋白粉。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需检测性激素六项。女孩雌激素不足可用戊酸雌二醇,男孩睾酮缺乏采用十一酸睾酮注射。多囊卵巢综合征需二甲双胍调节胰岛素抵抗。
哮喘、肾病等消耗性疾病需先控制原发病。克罗恩病患者需肠内营养支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加强高热量饮食。每年至少两次儿科内分泌科随访。
长期焦虑抑制生长激素分泌,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压力。团体辅导改善社交恐惧,正念训练调节情绪。保证22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
每日30分钟纵向运动跳绳、篮球刺激骨骺生长,深蹲和俯卧撑促进睾酮分泌。多吃核桃、三文鱼补充ω-3脂肪酸,经期女性需额外补铁。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骨龄落后2年以上需MRI排除垂体病变。避免使用含双酚A塑料制品,减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