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生殖科普 > 生育百科 > 正文

导致精液中无精子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02-18 09:18:0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育男性进行精液检查时,发现精液中没有精子,经常十分沮丧。其实无精子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差不多19~30%的不育男性是因为精液中没有精子。为什麼精液中没有精子呢?

  引起无精子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功能紊乱、睾丸生精功能障碍、输精管道堵塞。男性生殖系统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当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时,就会继发睾丸不发育或功能异常,睾丸不仅不能生成精子,而且雄激素的量也减少,出现不能生育,男性特征消失,性功能降低。

  许多因素如隐睾、腮腺炎、克氏综合症,长期食用生棉籽油等都会损伤睾丸。如果睾丸受损的只是生精细胞,除不育外,没有其它异常表现。如果生成雄激素的细胞也受损或睾丸萎缩,不仅生育能力下降,性功能也会下降。

  有些疾病如先天性异常,炎症、外伤、肿瘤等会造成运输精子的管道堵塞,国外报道输精管道堵塞引起的男性不育占3~10%,国内占2%左右。输精管道堵塞中以输精管堵塞最常见。这种疾病,除引起输精管道堵塞的原发症状外,会引起不育,但不会影响男性发育及性功能。

  因为引起无精子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很难找到原因。一般要作内分泌检查,睾丸活组织检查以及输精管道的检查,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时,有可能是下丘脑和垂体的疾病,而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时,有可能是睾丸的原因,如果内分泌和睾丸都没有异常时,就考虑是输精管道的原因,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输精管精囊造影法来确定。

  对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无精子,通过给予激素如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睾丸轻度受损,经过激素治疗有可能恢复生育功能,如果损害严重,生精细胞缺损,治愈的可能很小。输精管道堵塞时,如果找到堵塞部位,而且堵塞部位或闭锁部位不长,又可以手术的话,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予以吻合,术后有可能会受孕,如果,广泛或多发性双侧输精管堵塞,双侧输精管合并精囊缺如时,很难治疗。

(实习编辑:蔡俊怡)

最新文章推荐

避孕药可以和钙片一起吃吗
避孕药和钙片可以同时服用,但建议间隔一段时间以避免相互影响。避孕药和钙片同时服用可能降低钙的吸收效率,间隔1-2小时更为合适。合理的服用方式能确保两种药物的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1、避孕药和钙片的相互作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尤其是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容易出现钙质流失。钙片中的钙离子与避孕药中的成分可能发生轻微反应,降低药效或影响吸收。同时服...[详细]
发布于 2025-04-01

推荐阅读

精子质量怎么检测
精子质量怎么检测
精子质量可以通过精液常规检查来评估,包括精子数量、活力、形态及活跃度等多个指标。如果怀疑存在问题,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明确情况,进而找到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1精子质量检测的方法主要通过精液常规检查完成,可以分为以下步骤:采样:男性需禁欲3-7天,通过专门的容器获取精液样本。标本分析:样本送至实验室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自动化分析设备检测。检测指标:...[详细]
2025-02-20 22:52
寸止对身体伤害大吗
寸止对身体伤害大吗
寸止对身体可能造成一定伤害,具体影响因人而异,需结合频率、时机和身体状况综合判断。寸止是一种性行为中通过控制射精来延迟高潮的做法,虽然可能有助于延长性体验,但过度使用或不当操作可能对生殖系统和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1、生殖系统的影响:寸止可能导致精液逆流,也称为逆行射精。精液逆流会增加前列腺和精囊的负担,长期频繁操作可能引发前列腺炎或精囊炎。这些炎症可能伴随...[详细]
2025-02-18 12:53
青春期每个人都会遗精吗
青春期每个人都会遗精吗
青春期并非每个人都会遗精,遗精的发生与个体生理发育、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遗精是男性在睡眠中因性梦或生理刺激而无意识地射精,是青春期男性性成熟的正常现象,但并非所有人都会经历。1、生理因素:遗精与睾丸激素分泌水平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显著升高,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精液产生增多,容易引发遗精。个体激素水平和生理发育速度不同,因此并非...[详细]
2025-02-18 15:33
寸止和直接出来哪个伤身体
寸止和直接出来哪个伤身体
寸止和直接出来对身体的伤害程度因人而异,但寸止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潜在风险。寸止是指在性行为高潮前强行中断射精,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前列腺充血、精液逆流等问题,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健康隐患。直接出来则是自然射精,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对身体的伤害较小。1、寸止对身体的潜在伤害寸止过程中,精液未能正常排出,可能导致精液逆流进入膀胱,增加泌尿系统感...[详细]
2025-02-18 17:40
夫妻生活频繁会影响怀孕吗
夫妻生活频繁会影响怀孕吗
夫妻生活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怀孕的成功率,原因在于男性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可能下降,以及女性排卵期的把握可能不够精准。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健康饮食和科学备孕方法来增加怀孕几率。1男性因素:频繁性生活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在频繁的性行为中,男性的身体难以完全恢复生成高质量的精子。通常,健康男性的精子需要48-72小时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射精过于频繁,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可...[详细]
2025-02-18 20:10
夫妻生活太频繁会影响受孕吗
夫妻生活太频繁会影响受孕吗
夫妻生活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受孕,因为频繁的夫妻生活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或错过女性的排卵期。不过,具体影响因个体情况而异,需要结合夫妻双方的生理状况加以分析,并调整频率来提高怀孕几率。1频率过高可能降低精子质量在过于频繁的夫妻生活中例如每天多次,男性的精液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生成高质量的精子,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受孕几率。精子需要一定时间成熟,研...[详细]
2025-02-17 07:07
附睾炎硬结还能生育吗
附睾炎硬结还能生育吗
附睾炎硬结可能影响生育能力,但并非绝对,需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具体评估并采取治疗措施。硬结是附睾炎的常见后遗症,可能导致精子运输受阻或生精能力下降。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改善方法。1、硬结对生育的影响原因:附睾炎硬结可能压迫或阻塞精道,造成精子运输受阻,使生育概率降低。同时,炎症可能导致精子质量变差或精浆成分改变。一些严重病例可能因附睾组织的纤...[详细]
2025-02-16 07:41
刚结婚备孕需要做什么
刚结婚备孕需要做什么
结婚后备孕需要在身体和心理上做好全面准备,包括身体检查、生育计划、健康生活方式等,以提高怀孕的成功率并确保母婴健康。1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备孕首先需要夫妻双方进行孕前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怀孕。女性需要检查生殖系统如卵巢功能、子宫健康、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等,同时男性也应检查精液质量和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发现和提前处理可能影响怀孕的问题,例如多...[详细]
2025-02-17 09:18
肛门内有艾滋病病毒吗
肛门内有艾滋病病毒吗
肛门内存在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取决于感染者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HIV,病毒一般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某些体液中,与是否局部集中在肛门无直接关系。关键的风险在于高危行为是否导致病毒侵入人体,可通过预防措施和医疗干预减少感染风险。1HIV是否存在于肛门部位艾滋病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例如,不安全的肛交行为会增加病毒通过肛黏膜...[详细]
2025-02-18 06:19
睾丸被打了一下会影响生育吗
睾丸被打了一下会影响生育吗
睾丸受到撞击可能会影响生育,但这与撞击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产生了持续损伤有关。从生理角度来看,轻微的撞击一般不会对生育能力造成长远影响,但若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或睾丸功能异常,可能需要立即就医评估。通常可通过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或精液分析判断损伤程度,必要时采取针对性治疗。1轻微撞击的影响轻微的撞击多由日常运动或意外所致,通常不会造成持久性伤害。这类撞击可能导致...[详细]
2025-02-15 17:22
痛经一般多少天
痛经一般多少天[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3-24 11:31
宝妈便秘宝宝会不会受会有什么影响
宝妈便秘宝宝会不会受会有什么影响[详细]

张玉晶

张玉晶

副主任医师

2025-03-10 17:24
吃了避孕药后有三个月没来月经怎么办
吃了避孕药后有三个月没来月经怎么办[详细]

公衍民

公衍民

主治医师

2025-02-18 17:20
补肾壮阳如何用药效果好
同房的时候我的性欲明显下降,想要吃补肾壮阳的药物,补肾壮阳如何用药效果好?[详细]

宋观礼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2025-02-16 17:11
小便次数多清长是肾虚吗
小便次数多清长是肾虚吗?[详细]

宋观礼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2025-02-16 14:58
夜间盗汗腰酸怎么治疗
夜间盗汗腰酸怎么治疗?[详细]

宋观礼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2025-02-16 14:55
宝宝一直咳嗽流鼻涕怎么治疗
宝宝一直咳嗽流鼻涕怎么办[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2-08 17:52
药流吃益母草颗粒血多正不正常
药流吃益母草颗粒血多正不正常[详细]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2025-02-05 16:40
宝宝肚子胀能不能贴丁桂儿脐贴
宝宝肚子胀能不能贴丁桂儿脐贴[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1-21 12:28
脂溢性脱发怎么治比较好
脂溢性脱发如何治疗[详细]

雷明君

雷明君

副主任医师

2025-01-14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