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不适或加重经期症状,主要与生理变化、卫生隐患和健康风险相关。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宫颈口微张,阴道环境酸碱度改变,防御能力下降。此时同房易将外界细菌带入生殖道,增加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建议使用卫生棉条或月经杯替代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经血是细菌培养基,性行为可能将肛门区域细菌带入阴道。常见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严重时可上行感染至输卵管。若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阴道片等药物。
性兴奋可能加剧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加重或经期延长。部分女性会出现性交后点滴出血,可能误判为月经异常。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抑制剂,避免剧烈运动。
经期激素波动易引发情绪敏感,强制性行为可能造成心理抵触。伴侣应充分尊重意愿,通过拥抱、按摩等非生殖器接触维持亲密感。适当补充维生素B6、镁元素有助于稳定情绪。
患有子宫肌瘤、腺肌症或免疫缺陷者,经期同房可能诱发大出血或严重感染。建议经期结束后3天再恢复性生活,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定期进行妇科超声、HPV筛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经期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可进行瑜伽猫式、婴儿式等舒缓运动,每日清洗外阴不超过2次,选择纯棉透气内裤。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发热,需及时排查妇科急症如黄体破裂、盆腔脓肿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