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女心理 > 单身男女 > 正文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9-01-06 14:39: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也许好多人认为,更年期是属于女性的疾病,与男性无关。事实上,在一些40-70岁的男性中,很多人会有精神紧张或抑易于疲倦等症状,这一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说明男性也有更年期,下面就针对男性更年期综合症是什么症状做一下介绍。

骨质疏松症:对男性来说,骨质量的增加和维持等与雄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45岁以上的男性每8人就有1人罹患骨质疏松,而到了70岁后,髋部骨折的发生会急剧增加。

前列腺增生:不少男性在更年期同样也会遇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流细丝或中断的烦恼,这就是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几乎所有30岁以上的男性在病理检查中都会发现前列腺增生。

性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性功能下降是普遍现象。也许有人会问:“性功能下降不就是因为雄性激素减少吗?补充雄性激素不就得了?”马胜利解释,性欲和性功能往往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是两码事。雄性激素影响的只是性欲而非性功能。雄性激素提高了,随之提高的是性欲而不是性功能。如果滥补雄性激素,性欲增强了,可功能还是低下,“说不准会让人更痛苦”。

将军肚:男性体型的变化和激素水平也有关系。专家指出,将军肚影响的不仅是外形,在医学上更被称作“中心型肥胖”或“梨型身材”,这种肥胖是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特别是男性朋友对更年期综合症是什么症状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这也为男性朋友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敲醒了警钟,为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希望各位男性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60岁以上夫妻感情怎样才好呢
60岁以上夫妻感情怎样才好呢
60岁以上夫妻感情维系需注重情感交流、共同兴趣培养和健康管理,可通过日常陪伴、适度浪漫和家庭活动增进亲密感。1、情感交流老年夫妻应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习惯,定期分享生活感受与需求。语言表达减少时,可通过肢体接触如牵手、拥抱传递情感。遇到分歧时避免旧事重提,聚焦当下问题协商解决,必要时可寻求家庭心理咨询帮助。2、共同兴趣培养书画、园艺或广场舞等低强度共同爱好,每...[详细]
发布于 2025-07-27

推荐阅读

怎么防止小便溅出
怎么防止小便溅出
防止小便溅出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速度、选择合适便器、保持会阴清洁、使用防溅工具等方式实现。这些方法能有效减少尿液飞溅,维护卫生间卫生和个人健康。1、调整排尿姿势男性排尿时可适当靠近便器边缘,身体略微前倾,使尿液以较小角度接触水面。坐姿排尿能彻底避免飞溅问题,尤其适合家庭或公共场所使用坐便器时。女性排尿后可用纸巾轻压会阴部,避免残余尿液滴落。2、控制排...[详细]
2025-07-27 14:06
怎么避免小便反溅到身上
怎么避免小便反溅到身上
避免小便反溅到身上可通过调整姿势、控制流速、选择合适便器等方式实现。主要有保持适当距离、控制排尿力度、使用防溅工具、选择深型便器、及时清洁等措施。1、保持距离站立排尿时建议与便器保持15-20厘米距离,过近容易因尿液冲击力导致液体反弹。可观察尿液落点调整站位,公共场合若无测量条件,以自然站立时脚尖不超过便池边缘为宜。女性坐便时可略微前倾身体,减少尿液垂直落下...[详细]
2025-07-27 07:04
小便怎么才不会溅
小便怎么才不会溅
减少小便飞溅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速度、选择合适高度等方法实现。主要有保持坐姿排尿、控制尿流速度、调整马桶高度、使用防溅工具、及时清洁等措施。1、保持坐姿排尿男性采用坐姿排尿可显著降低飞溅概率。坐姿时尿道口与马桶水面距离缩短,尿流冲击力减弱,尤其适合行动不便或夜尿频繁者。建议养成坐便习惯,公共场所若无坐便器可半蹲姿势降低高度。2、控制尿流速度排尿时放松...[详细]
2025-07-26 12:02
healtheries牡蛎精胶囊效果怎么样
healtheries牡蛎精胶囊效果怎么样
Healtheries牡蛎精胶囊对改善男性生殖健康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牡蛎提取物,含有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牡蛎精胶囊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适用于亚健康状态或轻度肾虚人群,严重健康问题需结合医学治疗。1、营养补充作用牡蛎精胶囊富含锌元素,有助于维持男性睾丸功能和精子活力。锌是前列腺液的重要成分,适量补充可能改善生殖系统微环境。胶囊中的牛磺酸和精氨酸...[详细]
2025-07-22 09:08
60岁夫妻多久同一次房算正常呢为什么
60岁夫妻多久同一次房算正常呢为什么
60岁夫妻同房频率因人而异,通常每月1-4次均属正常范围。性生活的频率主要与身体健康状况、激素水平、心理状态及双方需求有关,无须刻意追求固定标准。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睾酮水平和女性雌激素水平会自然下降,可能影响性欲和性功能,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60岁人群仍保持较活跃的性生活,这与规律锻炼、慢性病控制良好、伴侣关系融洽等因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影...[详细]
2025-07-18 11:37
小便淋沥怎么治疗好
小便淋沥怎么治疗好
小便淋沥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热敷小腹、遵医嘱使用药物、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小便淋沥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功能异常、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线变细等症状。1、调整饮水习惯每日适量增加饮水量有助于冲刷尿道,但睡前2小时应减少饮水以避免夜尿频繁。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可饮用淡竹叶茶或玉米须...[详细]
2025-07-18 06:39
60岁以上夫妻感情怎样才好呢
60岁以上夫妻感情怎样才好呢
60岁以上夫妻感情维系需注重情感交流、共同兴趣培养和健康管理,可通过日常陪伴、适度浪漫和家庭活动增进亲密感。1、情感交流老年夫妻应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习惯,定期分享生活感受与需求。语言表达减少时,可通过肢体接触如牵手、拥抱传递情感。遇到分歧时避免旧事重提,聚焦当下问题协商解决,必要时可寻求家庭心理咨询帮助。2、共同兴趣培养书画、园艺或广场舞等低强度共同爱好,每...[详细]
2025-07-27 17:00
14岁属于青春期哪个阶段
14岁通常处于青春期中后期,是第二性征发育的关键阶段。青春期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14岁青少年多数已完成身高突增,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心理认知能力显著提升。1、生理发育特征14岁青少年普遍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男性睾丸体积接近成人水平,喉结突出且声音变粗,面部及体毛逐渐浓密;女性乳房发育基本完成,骨盆增宽,月经周期趋于规律。此时骨骼生长速度减缓,身高...[详细]
2025-07-27 16:35
避孕套超薄001
避孕套超薄001
避孕套超薄001是指厚度为0.01毫米的聚氨酯材质避孕套,其特点是更薄、导热性更好,能提升亲密体验的敏感度。超薄001避孕套采用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制成,相比传统乳胶避孕套更薄且强度更高,适合对乳胶过敏的人群使用。聚氨酯材质导热性优于乳胶,能更真实传递体温感受,减少隔阂感。这类产品通常经过电子针孔检测和爆破压力测试,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部分品牌会添加水溶性润滑剂...[详细]
2025-07-27 16:10
16岁长胡子可以刮吗
16岁长胡子可以刮吗
16岁长胡子可以刮,但需注意刮胡方法和皮肤护理。青春期男性第二性征发育时,胡须生长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适度刮除不会影响毛囊健康。青春期男性体内睾酮水平上升会刺激毛囊发育,导致胡须逐渐变粗变密。此时刮胡子能保持面部整洁,避免毛发杂乱影响外观。建议使用电动剃须刀或手动剃须刀配合剃须泡沫,顺着毛发生长方向轻柔刮除,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刮完后用温水清洁面部,并选择无酒精...[详细]
2025-07-27 15:45
阴虚体质调养怎样合理饮食
阴虚体质调养怎样合理饮食[详细]

马小丽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2025-04-10 14:00
什么是麝香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麝香的功效与作用[详细]

陈玉静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2025-03-30 15:51
两腿酸软无力没精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两腿酸软无力没精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牛建海

牛建海

主任医师

2025-03-28 17:05
阴阳不和阴气太重怎么治疗
阴阳不和阴气太重怎么治疗[详细]

牛建海

牛建海

主任医师

2025-03-26 15:00
清宫后白带褐色
我前段时间做了清宫手术,身上总是不干净,清宫后白带褐色?[详细]

巩丽

巩丽

主治医师

2025-03-02 18:15
两个月宝宝腹泻怎么办
两个月宝宝腹泻怎么办[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2-28 15:46
来姨妈前有什么征兆
来姨妈前有什么征兆[详细]

李云波

李云波

主任医师

2025-02-10 15:29
山楂和白萝卜汁加红糖熬宝宝能不能喝
山楂和白萝卜汁加红糖熬宝宝能不能喝[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1-31 19:01
月经成褐色什么引起的
月经成褐色怎么回事[详细]

边文会

边文会

主任医师

2025-01-25 19:45
肾和性功能有没有关系
肾和性功能有没有关系[详细]

陈武山

陈武山

主任医师

2025-01-13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