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运动能改善盆底肌功能,主要益处包括预防痔疮、缓解尿失禁、增强性功能、促进产后恢复以及预防盆腔器官脱垂。
规律提肛可促进肛门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降低痔疮发作风险。久坐、便秘人群因肛门压力增大易诱发痔疮,通过收缩肛门括约肌的动作能增强局部肌肉张力,减轻排便时对血管的压迫。建议每日练习3组,每组15次收缩。
盆底肌松弛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主因,提肛运动直接锻炼尿道括约肌。女性产后或中老年男性前列腺术后易出现漏尿,持续6周以上训练可提升控尿能力。动作需保持收缩3秒后放松,注意避免腹部用力代偿。
盆底肌群与性功能密切相关,男性练习能改善勃起硬度及控制射精能力,女性则有助于提升性快感。锻炼时采用快慢交替收缩模式,快收缩训练爆发力,慢收缩增强肌耐力,配合凯格尔运动效果更佳。
妊娠分娩会导致盆底肌损伤,产后42天开始提肛训练能加速组织修复。顺产产妇需注意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剖宫产者可从轻柔收缩开始。坚持训练可预防产后脏器下垂,配合腹式呼吸能协同恢复核心肌群。
长期腹压增高可能引发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移位,提肛运动通过增强肌肉悬吊力起到固定作用。中老年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结缔组织松弛,更需通过持续锻炼维持盆底支撑力,严重者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
提肛运动作为无成本、无创的康复手段,适合多数人群日常练习。建议选择仰卧屈膝位入门,熟练掌握后可站立或坐姿进行。搭配深蹲、臀桥等动作能强化整体盆底功能,避免在排尿排便时练习以防干扰正常生理反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训练强度,合并急性炎症或术后伤口未愈者应暂停锻炼。日常可结合瑜伽球、阴道哑铃等器械提升训练效果,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防止肌肉劳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