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激素失衡、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
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月经量增多。可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日常减少豆制品、蜂王浆等高雌激素食物摄入。
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会增大子宫内膜面积,伴随经期延长和血块增多。直径小于5厘米的肌瘤可服用米非司酮等药物控制,超过5厘米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发经血过多和痛经。轻症可用布洛芬缓解疼痛,中重度需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会导致经血不易凝固。需排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疾病,确诊后补充铁剂和维生素K,严重者需输注血小板。
长期焦虑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月经周期。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瑜伽等方式减压,保证7-8小时睡眠,必要时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月经量多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每日温水清洗外阴2次,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饮食多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红糖姜茶、益母草煮鸡蛋等食疗方可辅助调理。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出血量超过80毫升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40岁以上女性突然出现经量增多要警惕子宫内膜癌可能,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宫颈癌筛查。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