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能与气虚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气血不足、内分泌紊乱、子宫病变、精神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等。
中医理论中,气虚常伴随血虚,导致经血量少、周期延迟。长期过度劳累或营养不良会损耗气血,表现为经色淡红、质地稀薄。日常可通过食用红枣、枸杞等补气血食材调理,严重者需中医辨证用药。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干扰激素分泌,引发月经周期紊乱。这类情况通常伴随痤疮、脱发等症状,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必要时采用激素类药物调节。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可能改变经期规律,常伴有经期延长或非经期出血。妇科超声能明确诊断,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需考虑宫腔镜手术。
长期焦虑或情绪波动会抑制下丘脑功能,导致排卵障碍。表现为经期提前或闭经,可通过正念冥想、规律作息改善,必要时联合心理疏导。
过度节食、熬夜等行为会扰乱生物钟,影响雌激素合成。建议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避免生冷刺激饮食。
建议月经周期持续异常超过3个月时进行妇科检查。日常可饮用当归生姜茶温经散寒,练习八段锦促进气血运行,经期避免剧烈运动。记录基础体温和经期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超声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