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调节激素水平的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肌瘤生长或缩小子宫体积发挥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能阻断孕激素对肌瘤的刺激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小剂量使用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月经过多等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可能出现潮热、阴道干燥等低雌激素反应,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6个月。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通过抑制垂体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40%-60%。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需皮下注射给药。治疗3-6个月后可能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通常配合反向添加疗法使用,长期应用需警惕骨质流失风险。
桂枝茯苓胶囊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改善子宫局部微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肌瘤,配合西药使用可增强疗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月经期需暂停服用,孕妇及阴虚火旺体质者慎用。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适量食用海带、山楂等散结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控制体重。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妇科超声检查,若出现经量骤增、贫血或压迫症状应及时复诊。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肌瘤大小及内膜变化,绝经后肌瘤多会自然萎缩,无需过度干预。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