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补血需通过饮食调理、营养补充、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方式实现,主要有富含铁元素食物、维生素C辅助吸收、避免抑制铁吸收因素、适度运动促进循环、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等方法。
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15%-35%,建议每周摄入2-3次;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菠菜含非血红素铁,需搭配维生素C提高吸收率。缺铁性贫血患者每日需补充18mg铁元素,孕妇需增至27mg。
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还原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建议补铁时同步摄入柑橘类水果、鲜枣或猕猴桃。每餐搭配100mg维生素C可使铁吸收率提升3-6倍,但需避免与钙剂同服产生拮抗作用。
浓茶、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与铁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补血期间应间隔2小时饮用。高钙食物如牛奶每日摄入不超过500ml,膳食纤维控制在25-30g/日,以免影响铁的生物利用率。
每周3-5次有氧运动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即可改善微循环。但重度贫血患者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60%,避免加重缺氧症状。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男性低于120g/L需干预,建议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长期补铁者应监测血清铁蛋白,避免过量引发血色病,理想范围为30-200μg/L。
补血期间建议采用"三三制"饮食法:每日3餐均含高铁食材,每餐搭配3种不同颜色蔬果。烹饪选用铁锅可增加食物铁含量2-3倍,酸性环境炖煮更利于铁溶出。月经期女性可适量增加红肉摄入,产后贫血需持续补铁6-12个月。合并慢性胃炎或消化道出血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多糖铁复合物等胃肠刺激小的铁剂,同时治疗原发病。备孕女性建议提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和铁剂,预防妊娠期贫血发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