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适度运动、建立规律排便习惯、必要时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产后便秘多与激素变化、盆底肌松弛、饮食结构单一、活动量不足、心理压力等因素相关。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是改善便秘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搭配西梅、火龙果等高纤维水果。适量食用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肠道负担。
哺乳期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2500毫升。晨起空腹饮用300毫升温水可刺激肠蠕动,水中加入少量蜂蜜效果更佳。分次少量饮水比集中大量饮用更利于吸收,建议每小时补充100-150毫升水分。
产后24小时后可开始床上翻身、抬腿等轻柔运动,顺产3天后逐步进行散步、产褥操等低强度活动。每日累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促进肠道蠕动恢复。
建立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的固定排便时间,利用胃结肠反射规律促进排便。采取蹲位姿势更符合生理结构,可使用脚凳垫高膝盖。每次排便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久蹲导致痔疮加重。
顽固性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渗透性泻药,或开塞露临时缓解症状。禁用含番泻叶、大黄等刺激性泻药,哺乳期避免使用矿物油类润滑剂。中药可考虑麻仁丸等润肠通便制剂。
产后便秘调理需注意循序渐进,饮食方面可多食用黑芝麻糊、核桃粥等润肠食材,烹饪时增加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健康油脂。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3次,每次5分钟促进肠蠕动。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避免因焦虑加重便秘症状。若持续3天未排便或出现便血、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