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不属于月经不调,但两者可能同时存在。痛经是月经期出现的下腹疼痛,月经不调则指月经周期、经量或持续时间的异常。痛经可能与子宫收缩异常、激素失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而月经不调的原因包括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异常、精神压力等。
痛经指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继发性痛经常由盆腔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引起。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能伴随恶心、头痛等症状。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周期异常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经期过长超过7天或过短少于3天、经量过多或过少。常见原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过度节食或肥胖等。长期月经不调可能影响生育功能,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部分疾病可能同时导致痛经和月经不调,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同时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紊乱。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同时引发两种症状,例如黄体功能不足时既可能引起痛经,又会导致月经周期缩短。
痛经诊断主要依据症状描述和妇科检查,必要时需超声排除器质性疾病。月经不调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两者均需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具体情况,包括疼痛程度、出血量、持续时间等关键信息。
原发性痛经可通过热敷、适量运动、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继发性痛经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采用激素疗法。月经不调应根据具体病因调整,内分泌紊乱者需规范用药,生活方式因素需改善饮食和作息规律。
建议痛经或月经不调女性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和镁元素有助于缓解疼痛。规律有氧运动如瑜伽、慢跑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经期受凉和过度劳累,长期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时需及时进行妇科专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记录月经日记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