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女心理 > 情感心理 > 正文

更年期:更年期女性应该如何预防处阴病变呢?

发布时间:2011-06-30 16:33:4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更年期:更年期女性应该如何预防处阴病变呢?

国人女性的更年期一般在45岁左右,一般要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专家:更年期女性由于身体激素的骤减,容易发生外阴病变,常在绝经后发生,一般可分为:

(1)外阴部白色病变

除外阴营养不良性白色病变外,还可由角化过度、白癫风和继发性白化病引起。应请医生作切片检查确诊后进行治疗。

(2)阴部囊肿

常见的有前庭大腺囊肿、表皮囊肿、皮脂腺囊肿等。一般都为良性,小的可不必处理,较大的可手术摘除。

(3)阴部肿瘤

良性的阴部肿瘤有乳头状瘤、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汗腺瘤等;恶性的,主要是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细胞癌、湿疹样癌、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等。一旦发现都应争取及早手术。

(4)外阴瘙痒症

可局部涂以含极微量雌三醇的霜或脂治疗,但切忌用烫水烫洗。

(5) 感染性病变

外阴念珠菌感染:外阴常奇痒,引起搔抓,有灼痛感及排尿痛,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前庭大腺炎:即在小阴唇处女膜沟内的前庭大腺开口处出现红、痛,有时有脓肿;尖锐湿疣:为疣病毒引起的感染,会阴部均可发生,呈微小乳头状突起,易伴发其它感染。

专家提醒:女性更年期,身体激素变化,情绪急躁,一旦发现以上的疾病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不可延误病情。

以上是对更年期的详细介绍,如有更多问题,那么您可以点击飞华两性健康频道:http://sex.fh21.com.cn/sl/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女性如何科学丰胸
女性如何科学丰胸
女性科学丰胸需通过营养补充、运动锻炼、激素调节、正确穿戴内衣及医美辅助等综合实现,关键在于健康安全与个体差异考量。1、营养补充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摄入有助于乳腺组织发育,推荐食用豆制品、深海鱼类、坚果等食物。维生素E可促进雌激素分泌,常见于菠菜、鳄梨等食材。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脂肪流失,需保证每日热量与营养均衡,乳制品中的天然激素前体对胸部发育有潜在益处。...[详细]
发布于 2025-06-30

推荐阅读

穿很紧的内裤会怎么样
穿很紧的内裤会怎么样
穿很紧的内裤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皮肤摩擦损伤或生殖系统不适。内裤过紧可能压迫腹股沟区域,影响男性睾丸散热或女性会阴透气性,长期穿着可能诱发健康问题。过紧的内裤会持续压迫腹股沟血管和神经,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男性可能出现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质量,表现为睾丸坠胀感或隐痛。女性则容易因会阴部潮湿闷热引发外阴瘙痒,增加真菌感染概率。棉质面料过紧时产生的...[详细]
2025-07-01 10:47
53岁下身流的黄水是咋回事
53岁下身流的黄水是咋回事
53岁下身流黄水可能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病变等妇科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1、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性阴道炎可能导致黄色分泌物,常伴有异味或外阴瘙痒。阴道炎通常与菌群失衡、卫生习惯不良有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阴道栓、保妇康栓等药物,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2、宫颈炎宫颈糜烂或慢性宫颈...[详细]
2025-07-01 09:08
能杀妇科炎症的茶
能杀妇科炎症的茶
某些茶饮具有一定的辅助缓解妇科炎症的作用,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茶饮主要有金银花茶、蒲公英茶、鱼腥草茶、菊花茶、玫瑰花茶等。妇科炎症需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规范治疗,茶饮仅作为日常调理辅助手段。一、金银花茶金银花含绿原酸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妇科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体质虚寒者不宜长期饮用,月经期应避免。建议用干燥花蕾3-5朵沸水冲泡,每日不超...[详细]
2025-06-30 11:11
为什么白带会增多
为什么白带会增多
白带增多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激素水平变化、排卵期、妊娠期、阴道炎、宫颈炎等原因。1、激素水平变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会直接影响白带分泌量。青春期、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更年期等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变化,雌激素分泌量增减可能导致白带暂时性增多。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保持会阴清洁即可。2、排卵期月经周期中期排卵时,宫颈黏液分泌量...[详细]
2025-06-30 10:45
药用卫生巾有哪些
药用卫生巾有哪些
药用卫生巾通常指添加了药物成分的特殊卫生巾,主要用于缓解经期不适或辅助治疗妇科炎症,常见类型有抗菌型、舒缓型、中药型等。药用卫生巾可能含有苦参、蛇床子、薄荷等成分,或添加氯己定等抗菌剂,使用前需确认无过敏反应。1、抗菌型抗菌型卫生巾多含氯己定、银离子等成分,适用于经期私处环境敏感或轻微炎症期使用。这类产品通过抑制细菌滋生减少异味和感染风险,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详细]
2025-06-30 06:32
药物卫生巾的危害
药物卫生巾的危害
药物卫生巾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破坏菌群平衡、掩盖真实病情等危害,健康女性无须长期使用。药物卫生巾的潜在风险主要有局部刺激、耐药性增加、延误治疗、成分不明、过度依赖等。一、局部刺激部分药物卫生巾添加的抗菌成分如薄荷醇、冰片等可能刺激会阴部娇嫩皮肤,导致灼热感或接触性皮炎。敏感体质女性使用后局部出现红肿瘙痒,严重时可能引发皮肤屏障受损。建议初次使用时在小范围皮肤测...[详细]
2025-06-30 06:31
白带异常8种颜色
白带异常8种颜色
白带异常颜色主要有乳白色、灰白色、黄色、黄绿色、血性、褐色、黑色、豆腐渣样八种。白带颜色异常可能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病变、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性状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1、乳白色乳白色粘稠白带常见于生理性变化,如排卵期后或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所致。若伴有外阴瘙痒或腥臭味,需警惕细菌性阴道病,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衡有关。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详细]
2025-06-29 09:47
白带异常怎么改善
白带异常怎么改善
白带异常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保持会阴清洁、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定期检查等方式改善。白带异常通常由阴道炎、宫颈炎、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引起。1、调整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穿紧身裤或化纤内裤的时间,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频繁使用护垫,减少会阴部潮湿环境,降低细菌滋生概率。2、保持会阴清洁每...[详细]
2025-06-29 09:46
腹径105mm怎么算腹围
腹径105mm对应的腹围计算方式为:腹围≈腹径×3.14π值,即约330mm33cm。实际测量时需用软尺绕腹部最突出处水平环绕一周,数值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浮动。腹径通常指腹部前后径的直线距离,而腹围是腹部周长的测量值。临床或家庭自测时,建议采取站立姿势,自然呼吸状态下用无弹性的软尺紧贴皮肤测量。若腹径数据来源于超声报告,需注意超声切面可能存在的角度误差,实际...[详细]
2025-07-01 17:00
单亲好还是重组家庭好
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各有优劣,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单亲家庭可能更简单直接,重组家庭则可能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单亲家庭通常由父母一方独自抚养孩子,家庭结构相对简单,决策过程更加高效,可以减少家庭矛盾。孩子在单亲家庭中可能更容易获得父母的全部关注,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经济压力可能集中在单亲父母身上,但家庭开支相对较少,管理更为便捷。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早学...[详细]
2025-07-01 16:35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苹果水吗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苹果水吗[详细]

张晓蕊

张晓蕊

副主任医师

2025-03-20 13:34
小便老是尿不尽是怎么回事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出现了小便老是尿不尽的症状,感觉特别的难受,小便老是尿不尽是怎么回事?[详细]

张国喜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2025-02-24 14:03
无痛人流后吃什么消炎药比较好
无痛人流后吃什么消炎药[详细]

常美英

常美英

副主任医师

2025-02-23 11:25
月经失调便秘要如何解决
月经失调便秘要如何解决[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1 14:55
女尿酸420需要吃药吗
今天去医院抽血,检查了血常规、血糖和血尿酸,血尿酸值为420μmol/L,高于正常值,女性尿酸420μmol/L需要吃药吗?[详细]

杨铁生

杨铁生

主任医师

2025-02-12 14:59
小孩有蚕豆病能不能贴丁桂儿脐贴
小孩有蚕豆病可以贴丁桂儿脐贴吗[详细]

黄茂

黄茂

主任医师

2025-01-24 12:43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李婕琳

李婕琳

副主任医师

2025-01-16 14:13
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
昨天去检查,发现β2微球蛋白偏高,想了解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详细]

原庆

原庆

主任医师

2025-01-15 15:22
初孕期间肠胃有点紊乱的处理方法
初孕期间肠胃有点紊乱的处理方法[详细]

刘晓

刘晓

副主任医师

2025-01-12 15:22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