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中对方先动手后还手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需结合具体行为性质、伤害程度及法律要件综合判断。正当防卫的认定关键在于防卫行为的必要性、适时性和限度性,主要涉及防卫意图、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对象针对侵害者本人、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四个核心要素。
正当防卫需具有明确的防卫目的。若还手行为是为了制止对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非报复,且主观上无伤害故意,则更可能被认定为防卫。例如对方持械攻击时徒手格挡属于典型防卫意图。
不法侵害必须处于正在进行状态。若对方停止攻击后仍追击还击,可能被视作互殴。如对方拳击后后退示弱,此时继续攻击将超出防卫时限。
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侵害者本人。若对无关第三人实施"还手",或侵害结束后攻击对方亲友,均不符合防卫对象要求。
防卫强度应与侵害程度基本相当。对方徒手攻击时使用刀具还击可能被认定过当。司法实践中,防卫造成侵害者轻伤以下结果更容易被认可。
监控录像、伤情鉴定、证人证言等证据直接影响认定结果。缺乏证据支撑的"对方先动手"主张难以被采信,这也是许多防卫案件败诉的关键原因。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肢体冲突,遭遇侵害时优先选择报警、躲避等非对抗方式。确需防卫时注意控制力度,事后立即保留证据并报案。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肢体冲突可能导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学习基础防身术比盲目还手更安全有效,同时需了解刑法第二十条关于特殊防卫权的规定,对严重暴力犯罪可采取更强力度的防卫措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