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安全的避孕套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和意外怀孕,常见风险包括淋病、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艾滋病以及阴道炎等。避孕套破损或使用不当会削弱防护效果,增加病原体传播概率。
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不安全避孕套可能导致黏膜直接接触病原体,表现为尿道流脓、排尿疼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避免反复感染。
衣原体感染早期可能无症状,但可引发盆腔炎或不孕。避孕套防护失效时,病原体通过生殖道黏膜入侵。确诊后需服用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生殖器疣体增生。避孕套未覆盖的皮肤接触仍可传播病毒。表现为外阴或阴茎部位的菜花样赘生物,可通过冷冻或激光去除,但病毒可能长期潜伏。
HIV病毒通过体液交换传播,破损避孕套极大增加感染风险。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需在72小时内启动阻断治疗。长期需服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
避孕套材质过敏或润滑剂成分可能破坏阴道菌群平衡,引发细菌性或霉菌性阴道炎。表现为异常分泌物、瘙痒等症状。需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甲硝唑或克霉唑,同时停用致敏产品。
建议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避孕套产品,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正确佩戴能覆盖整个阴茎,避免中途滑脱或破裂。性行为后及时清洁外阴,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尽早就医。定期进行性病筛查,与固定伴侣共同参与检测可降低感染风险。日常生活中保持生殖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