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应挂儿科内分泌科或儿童保健科,主要涉及激素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营养失衡、疾病影响五类原因。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激活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治疗需进行GnRH激发试验确诊,中枢性早熟可使用GnRH类似物如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抑制发育进程,每28天皮下注射一次,疗程通常2年以上。
家族性男性限性性早熟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遗传病可导致早熟。基因检测可明确病因,针对McCune-Albright综合征需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阻断雌激素合成,配合双膦酸盐治疗骨纤维异常增生。
接触含双酚A的塑料制品、农药残留或误服避孕药等外源性雌激素会诱发假性性早熟。需排查生活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停止接触后多数症状可缓解,严重者需用他莫昔芬对抗雌激素效应。
长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导致肥胖,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会促进性发育。调整膳食结构,每日控制肉类摄入在100克内,增加粗粮蔬菜比例,配合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减轻体重至正常范围。
颅内肿瘤、肾上腺肿瘤或卵巢囊肿等器质性疾病可能释放异常激素。需通过头颅MRI、肾上腺CT等检查确诊,手术切除肿瘤后,配合放疗或米托坦治疗皮质醇分泌异常。
日常避免食用蜂王浆、动物初乳等含激素食品,保证每日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打羽毛球。定期监测骨龄和身高增速,女孩发育早于8岁或男孩早于9岁需及时复查激素水平。注意选择不含邻苯二甲酸盐的文具玩具,减少使用塑料餐具接触热食的机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