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可能与长期摄入高激素食物、营养过剩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关,常见诱因包括反季节果蔬、动物性腺组织、高糖高脂食品、含添加剂加工食品及不当滋补品。
反季节种植的果蔬常使用催熟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乙烯利等成分可能干扰儿童内分泌。建议选择应季本地果蔬,食用前用盐水浸泡15分钟或削皮处理,减少农药接触。临床数据显示,长期摄入催熟草莓、冬季西瓜的儿童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风险增加2-3倍。
鸡鸭脖颈、动物睾丸等性腺组织含有天然性激素,每100克鸡颈约含雌二醇1.8μg。广东某医院研究显示,每周食用3次以上动物性腺的儿童,乳房发育提前率达34%。日常应避免给儿童食用鸡鸭皮、动物内脏,优先选择肌肉组织。
炸鸡、蛋糕等食物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可能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体重超过标准20%的儿童,性早熟发生率提高40%。建议用空气炸锅替代油炸,控制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比例。
膨化食品、速食面中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等环境雌激素,可模拟人体雌激素作用。实验表明连续摄入这类食品60天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下降27%。选购时注意成分表,避免含羟苯甲酯、叔丁基羟基茴香醚等防腐剂的产品。
蜂王浆含癸烯酸达1.4%,人参皂苷可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某中医院调查发现,长期服用燕窝、雪蛤的儿童骨龄超前1.5-2年。儿童保健应通过均衡饮食实现,如需进补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预防性早熟需建立科学膳食结构,每日保证500克蔬菜200克水果,适量摄入深海鱼补充Ω-3脂肪酸,控制红肉每周不超过300克。鼓励每天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避免夜间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光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曲线,发现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应及时至儿童内分泌科就诊,通过骨龄检测、激素六项等检查明确病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