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综合症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中医调理、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经期综合症通常与激素水平波动、精神压力、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激素水平,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适量运动如瑜伽或散步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和疼痛。饮食上减少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比例,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情绪波动。
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痛经和头痛,对乙酰氨基酚片适用于轻度疼痛。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能调节激素水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重情绪障碍者可考虑氟西汀胶囊等抗抑郁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
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对经期不适的负面认知,团体心理辅导可减少孤独感。正念减压训练通过呼吸练习缓解焦虑,每日坚持15分钟可见效。记录情绪日记有助于发现周期性心理变化规律。
当归芍药散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经期不适,益母草颗粒对血瘀型痛经有效。艾灸关元穴和三阴交穴可温经散寒,每周2-3次为宜。耳穴压豆疗法选取内分泌、子宫等穴位,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下腹部热敷可放松子宫肌肉,每次15-20分钟。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能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症状。低频脉冲治疗仪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避免经量过多时操作。
经期综合症患者应建立月经周期记录表,监测症状变化规律。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6和镁元素,但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压迫感。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到妇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保持积极社交活动有助于转移对不适感的过度关注,与亲友沟通可获得情感支持。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