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自古谚语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从秋分起,白天热,夜晚凉,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的时候,就容易身体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生病。《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入秋开始,就应着手调养身体,防御疾病,而秋分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
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关键是做到顺天应时,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饮食调养上,要以阴阳平衡做为出发点,《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病不同的辨证饮食,也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
饮食的调养
一、润肺
秋易生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肺主秋属金,肾主冬属水,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肾主呼吸,肺主纳气,水能生金,故肺肾阴阳互生互滋,临床中常用金水相生的大法治疗肺肾阴虚。
“润其燥”是秋分养生的重中之重。《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天易收不宜散,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性散,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白萝卜、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二、健脾
秋分养生除了润肺,首要健脾,因为脾胃功能的好坏,对肾有很大作用。脾胃化生血液,故为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故为先天之本,两者之间相互滋生、促进。《脾肾相关疾病证治精要》[1]提出:“脾病传肾,肾病传脾”、“肾病从脾论治”等相关观点。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后天不能滋养先天,从而诱发或加重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夏天,人们吃过多寒凉东西,再加上夏季湿气重,易困脾胃,这些状况都要在秋季得到改善。所以秋分应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例如山药归肺脾肾三经,是健脾养胃的重要食膳,此外还有补肾涩精、生津益肺等功效,此外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
三、滋肾
肾为五脏阴阳之根,为生命之源,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要以肾为本。秋分一般要提前补肾,肾补好了,才容易抗御冬天的寒冷之气,即所谓“体内有真阳,伴你度寒冬。”例如,秋季,老人小孩的哮喘病特别容易发作,这就是肾虚的表现。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
板栗是补肾之佳品,《本草纲目》记载,板栗治疗肾虚,腰腿无力,《千金方》也称板栗是肾之果,此外板栗有健脾胃、益气、壮腰、强筋、止血和消肿、强心等功用。黑色食品也可谓是补肾精的黄金食品,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还可以在秋分应多吃核桃、枸杞、莲子、雪耳、太子参等健脾补肾的食物。
穴位保健也是养肾的重要方法
一、搓命门/砸命门:
两手掌分别放至腰部命门穴,来回摩擦,至有热感;或者两手虚拳,轻叩击命门,早晚一遍,每遍约200次。张景岳《类经附翼》说:“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命门是益肾壮阳的要穴,对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补肾纳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脚心按摩法: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
以上就是秋分时节的养生要点,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天高气爽的秋季里,养好阳气,为迎接寒冷的冬天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