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结束后建议补充铁、蛋白质、维生素B族及暖宫类食物,主要针对失血后营养恢复与内分泌平衡,包括动物肝脏、红枣、枸杞、深海鱼、深色蔬菜等。
月经期铁元素随经血流失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动物性食物如猪肝、鸭血含血红素铁吸收率高,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菠菜需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节,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优质蛋白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推荐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低脂高蛋白食物。经后1周内每日摄入量应比平时增加10-15克,乳清蛋白粉可作为膳食补充但不宜过量。
维生素B6、B12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全谷物、坚果、瘦肉中含量丰富。经期后连续3天食用酵母片或复合维生素B可改善疲劳,但需避免与浓茶同服影响吸收。
中医认为经后需温补胞宫,红糖姜茶、桂圆枸杞茶能促进血液循环,阿胶糕含胶原蛋白可改善气血不足。体质燥热者应减少桂圆、榴莲等热性食物摄入。
锌、铜等微量元素参与雌激素代谢,牡蛎、南瓜籽、腰果是天然补充来源。经后卵巢功能恢复期适当增加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
经后饮食需遵循"温补不燥、营养均衡"原则,建议早餐增加坚果燕麦粥搭配蓝莓,午餐选择牛肉炖胡萝卜配西兰花,下午茶饮用玫瑰红枣茶,晚餐以鲫鱼豆腐汤佐杂粮饭。避免经后立即节食减肥,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痛经史女性可连续一周睡前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合并贫血者需监测血红蛋白值3个月。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