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月经失血过多、妊娠期需求增加、慢性疾病影响、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日常饮食中缺乏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是常见诱因。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含铁量较高,长期素食或挑食易导致铁储备不足。建议每周摄入2-3次动物性铁源,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经量超过80毫升或经期超过7天会造成铁流失加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可能加重出血,伴随头晕乏力症状。需妇科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通过药物调节月经周期。
孕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使铁需求量增至平时的2-3倍。孕中晚期易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等缺铁表现,产检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及时干预。可遵医嘱补充铁剂,同时增加瘦肉、蛋黄等膳食摄入。
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干扰造血功能,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缩短红细胞寿命。这类贫血通常伴随原发病症状,需治疗基础疾病配合造血原料补充。
胃切除术后、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影响铁吸收,乳糜泻患者因小肠绒毛萎缩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表现为铁剂补充效果不佳,需通过静脉补铁或治疗原发肠道疾病改善。
预防贫血需建立均衡膳食结构,保证每日摄入瘦肉50-75克、深色蔬菜300克,经期女性可适量增加动物血制品。长期素食者建议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按医嘱补充铁剂。适当进行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出现持续疲劳、指甲脆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