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卡喉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咳嗽排出、拍背辅助、就医处理等方式解决,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吞咽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其上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儿童需调整为单膝跪地姿势,冲击力度适当减轻。操作时避免压迫胸骨或肋骨,防止二次伤害。
若异物未完全阻塞气道,可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咳嗽时身体前倾,用膈肌发力产生强气流,多数小块食物残渣可通过此方式排出。避免用手指抠挖喉咙,可能将异物推得更深。老年人或咳嗽无力者可尝试弯腰拍背辅助。
对于婴幼儿或体弱者,采用头低臀高体位,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利用重力与震动促使异物移动。拍击后检查口腔,可见异物时用食指侧面勾出,不可盲目伸入手指。此方法常与胸部按压交替进行。
当出现面色青紫、无法发声或昏迷等完全梗阻表现时需立即送医。急诊医生可能使用喉镜或支气管镜取出异物,严重者需气管切开。异物留存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伴随发热、胸痛需抗生素治疗。
进食时保持专注,避免说笑或奔跑。幼儿食物应切成豌豆大小,剔除禽类细小骨头。老年人可选用软烂食材,佩戴假牙者注意固定。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建议进行吞咽训练,必要时改用糊状饮食。
日常需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家庭可备便携式吸痰器。选择易消化食材如蒸蛋、鱼丸等,避免糯米类粘性食物。出现反复呛咳或吞咽疼痛应排查食管疾病,长期吞咽困难者需进行钡餐造影检查。儿童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避免接触坚果、果冻等高危食品。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