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气血不足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疲劳乏力、月经不调、头晕心悸、手脚冰凉等症状。气血不足可能由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慢性失血、情绪压力、体质虚弱等原因引起。
气血不足时,面部失去红润光泽,呈现苍白或萎黄。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虚导致血液运行无力,无法上荣于面。长期气血两虚可能伴随眼睑、指甲颜色淡白,舌质淡胖有齿痕。
气血亏虚者常感四肢沉重、精神倦怠,轻微活动即气喘吁吁。这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有关,肌肉组织供氧不足。部分患者会出现白天嗜睡但夜间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经期推迟、经量减少、经血色淡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闭经,因气血无法充盈冲任二脉。部分患者会伴随经期头痛、小腹坠胀等不适,周期紊乱往往与长期节食或产后失养相关。
突发体位性头晕、眼前发黑多见,平卧可缓解。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导致心慌胸闷,尤其在劳累后加重。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耳鸣、健忘等症状。
末梢循环障碍导致四肢厥冷,冬季症状加剧。气血无法温煦肢体,可能伴随指甲脆裂、皮肤干燥。部分患者夜间小腿抽筋,与微循环障碍引发的肌肉缺血有关。
日常建议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摄入,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过度节食和熬夜,经期注意保暖。若出现持续心悸、严重贫血或闭经超过三个月,需及时检查血红蛋白、铁蛋白及激素水平,排除器质性疾病。气血调理需循序渐进,可配合中医辨证使用四物汤、归脾汤等经典方剂,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