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清洁私处需使用温水每日清洗1-2次,避免阴道灌洗或使用刺激性洗液。正确清洁方式包括选择专用清洁工具、注意清洗顺序、及时更换卫生用品、保持干燥透气、观察分泌物异常。
建议准备独立的私处清洗盆和柔软毛巾,避免与他人混用。清洗时可选用pH值4.0-5.5的弱酸性女性专用护理液,这类产品更贴近阴道弱酸环境。普通香皂或沐浴露可能破坏私处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清洗后需用煮沸消毒的专用毛巾从前往后轻轻蘸干。
清洗时应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先清洁外阴唇区域,再清洁肛门周围。这个顺序能有效避免肠道细菌污染阴道口。清洗动作要轻柔,无需深入阴道内部,重点清洁大小阴唇褶皱处。月经血渍凝固时可用温水浸润软化后清理,切忌用力擦拭造成黏膜损伤。
卫生巾或棉条建议每2-4小时更换,经血量多时需更频繁更换。更换前应清洁双手,拆封新卫生用品时避免触碰吸收层。夜间可使用加长型卫生巾,但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使用卫生棉条者需注意不超过8小时必须更换,防止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清洗后应待皮肤完全干燥后再穿戴卫生巾,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可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穿着过紧的化纤材质裤子。每日至少更换1-2次内裤,沾染经血的内裤需及时用冷水手洗。睡眠时可暂时不穿内裤,使用产褥垫保持床单清洁。
正常经血呈暗红色略带粘稠,若出现灰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黄绿色泡沫状白带或强烈异味,可能提示细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感染。经期结束后持续瘙痒、灼痛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
月经期间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久坐不动影响血液循环。饮食上可适量增加温补性食物如红枣、枸杞,减少生冷辛辣刺激。每日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经血排出。经期抵抗力下降期间应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