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期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舒缓瑜伽、力量训练、骨盆操和散步等方式科学锻炼,需根据个体状态调整运动强度。
经期前三天建议选择快走、慢跑等低冲击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这类运动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同时避免子宫内膜过度脱落。运动时长以30分钟为宜,若出现明显疲劳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停止。
猫牛式、婴儿式等舒缓体式能放松腰骶肌肉,改善子宫痉挛。避免倒立或过度挤压腹部的体式,练习时配合腹式呼吸可提升副交感神经活性,减轻经期焦虑情绪。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单次练习不超过45分钟。
经期后期可进行小重量上肢训练,如2-3公斤哑铃侧平举、弹力带划船等。这类运动通过刺激内啡肽分泌缓解不适感,但需规避深蹲、硬拉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每组动作12-15次,组间休息时间延长至90秒。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群张力,改善经期漏尿现象。平躺时交替收缩放松会阴肌肉,每次收缩保持5秒,每日3组每组10次。运动前后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可协同缓解盆腔充血。
日常散步是最安全的经期运动方式,步速以能正常交谈为宜。下午3-5点进行20分钟户外散步,阳光照射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调节前列腺素水平从而减轻痛经。
经期运动需穿着透气棉质内衣,运动后及时补充温热的红糖姜茶或含镁丰富的坚果。避免游泳、蹦跳等可能引起经血逆流的运动,若出现经血量突增、剧烈腹痛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建议建立月经周期运动日记,记录不同阶段的身体反应,逐步找到最适合个体的运动方案。经期后三天可逐步恢复常规训练强度,但仍需注意补充铁元素和优质蛋白以补偿经期营养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