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性健康 > 男科疾病 > 正文

前列腺保养有三忌,想健康千万别触碰!

发布时间:2018-12-12 17:18:4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忌:人云亦云,盲目买药自疗 很多男性觉得前列腺疾病是难以说出口,抵触去医院看病。发病初期去药店买点药吃吃,更有甚者,去网上搜索点所谓的偏方进行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病情逐渐加重。 二忌:症状减轻,掉以轻心 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些男性觉得症状缓解了,就克制不住自己了,经常贪杯、熬夜等,造成病情极易反复,这其实是泌尿疾病患者的大忌。

建议一定要严格地遵照医嘱控制饮食,治疗期间坚决隔离烟、酒、辛辣食品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药物治疗期间,可以搭配食疗辅助治疗,比如番茄、南瓜子、富含锌的食物、蜂花粉,如花津心粉等,研究表明,对前列腺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三忌:相互传染,反复感染 不少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久治不愈,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交叉感染,比如穿受污染的衣物、未及时做好清洗卫生等,还有就是治疗期间没有暂停夫妻生活,使家人感染,再传染给自己。所以平时要做好自我清洁,保证前列腺处于良好的环境中。

其实前列腺炎只是一种很常见的男科疾病,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勇敢到正规的医院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搭配食疗辅助治疗,坚持保养,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才有利于病情好转。 为什么你的前列腺总是治不好?别埋怨,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温馨提醒:这里是男性健康免费咨询平台。如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分叉和尿等待、尿滴白等排尿症状,或者前列腺炎,前列腺钙化,前列腺增生肥大增大等前列腺问题,不妨微信咨询下我们的医生,免费私密向专家了解自己的情况,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40岁精量为什么越来越少
40岁男性精量减少可能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生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精液量减少通常由睾丸功能减退、前列腺炎、精囊炎、内分泌失调、长期久坐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1.年龄因素男性40岁后睾丸功能逐渐衰退,睾酮分泌减少会导致生精小管萎缩,精液生成量自然下降。这种生理性减退通常伴随精子活力降低,但不会突然出现明显异常。保持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有...[详细]
发布于 2025-07-28

推荐阅读

怎样防止小便溅出来的东西
怎样防止小便溅出来的东西
防止小便溅出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力度、选择合适便器、保持尿道通畅、及时治疗泌尿疾病等方式实现。排尿时飞溅多与生理习惯或病理因素相关,需针对性改善。1、调整排尿姿势男性站立排尿可将身体前倾15-30度,使尿流更贴近便器内壁。坐姿排尿时建议将阴茎向下按压,女性可略微前倾身体。公共场合使用小便池可靠近一步,避免尿流抛物线过长。这些姿势能减少尿液与便器接触时...[详细]
2025-07-28 08:43
怎么判断血精是轻度
怎么判断血精是轻度
血精是否属于轻度需结合精液颜色、伴随症状及发作频率综合判断。主要观察指标有精液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无显著疼痛、偶发无复发、排尿正常、无全身症状等。1、精液颜色轻度血精通常表现为精液呈淡红色或粉红色,血液与精液混合均匀,无肉眼可见血块。这种情况多由精囊或前列腺微小血管破裂引起,可能因性生活频率过高或轻微炎症导致。若精液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并带有血丝,则可能提示出血...[详细]
2025-07-28 08:18
下边有灼热感是什么原因
下边有灼热感是什么原因
下边有灼热感可能由外阴炎、尿路感染、阴道炎、前列腺炎、生殖器疱疹等原因引起。该症状通常与局部感染、炎症反应或皮肤刺激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外阴炎外阴炎是女性外阴皮肤黏膜的炎症,可能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常见表现为外阴灼热、瘙痒、红肿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2.尿...[详细]
2025-07-28 07:53
怎么防止小便溅出
怎么防止小便溅出
防止小便溅出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速度、选择合适便器、保持会阴清洁、使用防溅工具等方式实现。这些方法能有效减少尿液飞溅,维护卫生间卫生和个人健康。1、调整排尿姿势男性排尿时可适当靠近便器边缘,身体略微前倾,使尿液以较小角度接触水面。坐姿排尿能彻底避免飞溅问题,尤其适合家庭或公共场所使用坐便器时。女性排尿后可用纸巾轻压会阴部,避免残余尿液滴落。2、控制排...[详细]
2025-07-27 14:06
怎么避免小便反溅到身上
怎么避免小便反溅到身上
避免小便反溅到身上可通过调整姿势、控制流速、选择合适便器等方式实现。主要有保持适当距离、控制排尿力度、使用防溅工具、选择深型便器、及时清洁等措施。1、保持距离站立排尿时建议与便器保持15-20厘米距离,过近容易因尿液冲击力导致液体反弹。可观察尿液落点调整站位,公共场合若无测量条件,以自然站立时脚尖不超过便池边缘为宜。女性坐便时可略微前倾身体,减少尿液垂直落下...[详细]
2025-07-27 07:04
血精自愈需要多长时间
血精自愈需要多长时间
血精自愈通常需要7-30天,具体时间与病因、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血精可能由精囊炎、前列腺炎、外伤或性生活过度等因素引起,轻微情况下可自行恢复,若持续超过1个月需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生理性血精多见于性生活频率过高或轻微黏膜损伤,通常7-10天可逐渐消退。期间应避免性行为及剧烈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部分人群因毛细血管脆弱可能出现反...[详细]
2025-07-26 12:26
小便怎么才不会溅
小便怎么才不会溅
减少小便飞溅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速度、选择合适高度等方法实现。主要有保持坐姿排尿、控制尿流速度、调整马桶高度、使用防溅工具、及时清洁等措施。1、保持坐姿排尿男性采用坐姿排尿可显著降低飞溅概率。坐姿时尿道口与马桶水面距离缩短,尿流冲击力减弱,尤其适合行动不便或夜尿频繁者。建议养成坐便习惯,公共场所若无坐便器可半蹲姿势降低高度。2、控制尿流速度排尿时放松...[详细]
2025-07-26 12:02
血精症怎么可以完全治愈
血精症怎么可以完全治愈
血精症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及中医调理等方式完全治愈。血精症可能与生殖系统感染、精囊炎、前列腺炎、外伤或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精液带血、射精疼痛、会阴胀痛等症状。1、药物治疗血精症若由细菌性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症。若存在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可配合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对于精囊充血患者,云...[详细]
2025-07-25 09:57
40岁精量为什么越来越少
40岁男性精量减少可能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生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精液量减少通常由睾丸功能减退、前列腺炎、精囊炎、内分泌失调、长期久坐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1.年龄因素男性40岁后睾丸功能逐渐衰退,睾酮分泌减少会导致生精小管萎缩,精液生成量自然下降。这种生理性减退通常伴随精子活力降低,但不会突然出现明显异常。保持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有...[详细]
2025-07-28 17:00
20多岁私处很黑很皱怎么回事
20多岁会阴颜色深且皮肤褶皱增多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摩擦刺激、局部炎症或色素沉着异常等原因有关。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少数情况下需排查外阴色素痣、慢性皮炎等病理因素。1、遗传因素会阴部位肤色深浅与先天遗传密切相关,部分人群黑色素细胞分布较密集,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会促使局部色素沉淀。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日常注意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清洁刺激即可...[详细]
2025-07-28 16:35
两个月婴儿拉稀有点豆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两个月婴儿拉稀有点豆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桑桂梅

桑桂梅

副主任医师

2025-04-05 16:32
怎么样外阴才不痒
我外阴痒的很难受,上班的时候都坐不住,怎么样外阴才不痒?[详细]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2025-04-03 10:58
感冒不发烧手心热
感冒不发烧手心热,感冒不发烧手心热怎么回事?[详细]

郭洁

郭洁

副主任医师

2025-04-01 17:08
斑秃越来越大的原因
斑秃越来越大的原因[详细]

王晓彦

王晓彦

主任医师

2025-02-28 15:02
月经就来了几滴有点小血块什么引起的
月经就来了几滴有点小血块什么引起的[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1 14:55
肾精亏虚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肾精亏虚吃什么好[详细]

张萌萌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2025-02-14 14:53
肾虚怎么调理肾虚
这两天因为肾虚一直睡不好觉,一到晚上手脚就发烫,想得到调理。肾虚怎么调理肾虚?[详细]

张萌萌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2025-02-12 15:21
小孩腹泻7天用什么药最有效
小孩腹泻7天用什么药最有效[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1-29 12:22
小孩头晕肚子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头晕肚子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黄茂

黄茂

主任医师

2025-01-09 15:39
脑血栓后遗症可以用安宫牛黄吗
我在治疗脑血栓疾病的时候留下了后遗症,现在要使用一些安宫牛黄做恢复,脑血栓后遗症可以用安宫牛黄吗?[详细]

付增彬

付增彬

副主任医师

2025-01-04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