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性健康 > 男科疾病 > 正文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子的常见病

发布时间:2019-01-26 12:01:2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子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占40%左右。常见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有尿道灼热、下腹部和会阴部酸胀疼痛、尿频、尿急、腰酸腿软、乏力、失眠、健忘、遗精、阳痿早泄等,育龄男子可引起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接受专业治疗的同时,自身的保健也是相当重要的。

1.生活规律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很多同志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生活不怎么规律了,紧张度也增高了,压力也增大了,于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就提高了。

2.饮食规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变得花样繁杂,本病患者吃得清淡很重要,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不要大吃大喝。朋友坐一块儿高兴难免要喝酒,但是不要喝的太多,还有辛辣的东西也不要吃的太多。

清淡饮食可以减少一些刺激症状,对于缓解前列腺炎的症状会有好处。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反应,在喝酒或吃了辣的以后,过几天就感觉到前列腺炎有加重的现象。

3.性生活规律

有些患者以不过性生活来改善病痛,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缺乏有规律的性生活,前列腺液不能随精液定时排出,长期积累在前列腺里,对男性前列腺不好。所以,除了有规律的生活、饮食外,还应该过有规律的性生活。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来决定自己的性的频度。

4.工作规律

有的患者长期坐着工作,这样长时间坐着容易引起淤血。也就是中医上讲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如果由于工作不得不坐很长时间的话,建议工作的坐一两小时以后,花五六分钟时间起来活动活动,使骨盆底的血脉一直往上流动流动,这会有好处。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不妨活动活动骨盆底肌肉,做做分腿、撇叉、下蹲等等动作,使骨盆底肌肉能力增强,有利于骨盆底静脉血往全身回流,减少骨盆底淤血,这对于前列腺炎症状也是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老年人出现出轨行为可能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婚姻关系疏离、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家庭沟通与专业干预妥善处理。1.心理需求缺失老年男性退休后易产生价值感降低、孤独感加剧等心理落差,若长期忽视情感交流,可能通过婚外关系寻求认同。建议子女增加陪伴频率,鼓励培养书法、钓鱼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陪同接受心理咨询。2.婚姻互动失衡数十年婚姻中积累的矛...[详细]
发布于 2025-07-20

推荐阅读

行房出现血精怎么回事
行房出现血精怎么回事
血精可能由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损伤、生殖系统结核、精囊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止血药物、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血精是指精液中混有血液,多数与炎症或轻微损伤有关,少数情况下需警惕肿瘤等严重疾病。1、精囊炎精囊炎是血精最常见原因,多由细菌感染导致。患者可能伴随射精疼痛、下腹坠胀,精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详细]
2025-07-18 14:55
小便多有什么办法解决
小便多有什么办法解决
小便多可通过调整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饮食、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小便增多可能与饮水过量、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1、调整饮水量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睡前2小时减少液体摄入,有助于减少夜尿频率。可记录排尿日记,明确饮水量与排尿次数的关联性。2、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咖啡、浓茶...[详细]
2025-07-16 15:20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老年人出现出轨行为可能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婚姻关系疏离、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家庭沟通与专业干预妥善处理。1.心理需求缺失老年男性退休后易产生价值感降低、孤独感加剧等心理落差,若长期忽视情感交流,可能通过婚外关系寻求认同。建议子女增加陪伴频率,鼓励培养书法、钓鱼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陪同接受心理咨询。2.婚姻互动失衡数十年婚姻中积累的矛...[详细]
2025-07-20 17:00
55岁到60岁容易得的病
55岁到60岁容易得的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需定期体检并做好健康管理。1、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日常需控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详细]
2025-07-20 16:35
14岁可以穿内衣吗
14岁可以穿内衣吗
14岁可以穿内衣,建议根据身体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款式和材质。青春期女性乳房开始发育时,穿戴内衣有助于保护胸部组织,减少运动时的晃动不适。棉质无钢圈背心式内衣适合刚发育阶段,能避免对乳腺组织的压迫。乳房明显隆起后,可选择带软支撑的少女文胸,肩带宽度以1-2厘米为宜,避免细肩带造成肩膀压力。发育中期要注意及时更换尺码,罩杯应完全包裹乳房,底围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详细]
2025-07-20 16:10
做爱时怎样称呼女人比较好一点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间的称呼应以尊重和双方舒适度为前提,常用亲昵称呼主要有宝贝、亲爱的、小名、昵称、特定爱称等。选择称呼需考虑对方的接受度、关系阶段及场合,避免冒犯或尴尬。1、宝贝宝贝是较为普遍的亲昵称呼,带有呵护与宠爱的意味,适合多数女性在亲密时刻接受。使用时需注意语气温柔,避免过于随意。若对方性格内向或关系初期,可先观察反应再调整频率。2、亲爱的亲爱的表达...[详细]
2025-07-20 15:45
14岁青少年长胡子还会长高吗
14岁青少年长胡子还会长高吗
14岁青少年长胡子通常还会继续长高。长胡子是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而身高增长与骨骼发育相关,两者并不冲突。男性青春期发育通常从10-14岁开始,第二性征如喉结突出、声音变粗、体毛生长等会陆续出现。长胡子属于体毛发育的一部分,标志着雄激素水平上升。此时骨骺线尚未完全闭合,骨骼仍有生长空间,身高可能继续增长2-5年。多数男孩在长胡子后的1-3年内身高增长较明...[详细]
2025-07-20 15:20
为什么早熟会影响身高
性早熟可能影响身高增长,主要与骨骼提前闭合、生长激素分泌周期缩短、心理压力增加、营养分配失衡、运动量不足等因素有关。1、骨骼提前闭合性早熟会导致性激素水平过早升高,加速骨骺线闭合进程。正常情况下骨骺线在青春期后逐渐闭合,但早熟儿童可能提前2-3年完成骨龄发育,缩短身高增长时间窗口。临床常见10岁前骨龄已达12岁以上标准,导致最终身高低于遗传潜力。2、生长激素...[详细]
2025-07-20 14:55
成为学霸的方法和技巧要买什么书
成为学霸需要系统学习方法和高效学习工具,推荐选择学习之道认知天性刻意练习如何阅读一本书自控力等书籍。这些书籍从学习方法、记忆规律、专注力培养等角度提供科学指导,配合合理的学习计划能显著提升学习效率。1.学习理论学习之道通过脑科学原理揭示高效学习规律,介绍间隔重复、主动回忆等技巧。认知天性解析人类记忆机制,提出知识组块化、情境学习等方法。这类书籍帮助建立科学学...[详细]
2025-07-20 14:31
13岁女儿用震动棒该怎么教育她
13岁青少年使用成人用品需以科学引导替代简单禁止,家长应通过开放性对话传递正确的性健康观念。青春期是性意识萌动的关键阶段,对震动棒产生好奇属于正常心理发展现象。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态度,避免使用羞辱性语言或强制没收物品,这些做法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或激发逆反心理。建议选择轻松的环境开启对话,例如在共同做家务时自然引入话题,用科普绘本或正规教育视频作为辅助工具...[详细]
2025-07-20 14:06
宝宝拉稀拉水怎么治疗
宝宝拉稀拉水怎么治疗[详细]

王雪梅

王雪梅

主任医师

2025-04-07 17:37
早上你迷糊四肢无力胃痛什么引起的
早上你迷糊四肢无力胃痛什么引起的[详细]

路华

路华

副主任医师

2025-03-29 09:54
备孕期吃益母草注射黄体酮有什么影响
备孕期吃益母草注射黄体酮有什么影响[详细]

居宝芹

居宝芹

主任医师

2025-03-21 15:53
宝宝吃完蛋黄上吐下泄怎么治疗
宝宝吃完蛋黄上吐下泄怎么治疗[详细]

何传祥

何传祥

副主任医师

2025-03-18 14:05
停胎做的流产手术可以吃鱼吗
停胎做的流产手术可以吃鱼吗[详细]

荣春红

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2025-03-15 10:37
老人走路抬不起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人走路抬不起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谢琪

谢琪

主任医师

2025-03-13 09:43
益母草颗粒说明书
益母草颗粒说明书[详细]

荣春红

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2025-02-27 15:20
月经前白带增多是什么情况
月经前白带增多是什么情况[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1 14:55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1:25
小孩上吐下泻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上吐下泻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09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