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很多人都比较容易容易理解,但如果听到前列腺里也会长“石子”,难免会产生迷惑。
实际上发生在前列腺泡内的“石子”,医学上称之为前列腺结石。此病属原发性或内源性,多见于老年人。
什么是前列腺结石?
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结石的多发人群。患慢性前列腺炎时,由于腺泡扩张、前列腺导管狭窄,尿液中的盐类物质沉淀在前列腺组织内形成结石;而结石的梗阻和对腺管腺体的刺激,又会引起前列腺的炎症,使腺泡充血、腺体纤维化。
炎症发展或者化脓时,可引起前列腺周围炎症,严重的感染还可形成前列腺脓肿,甚至向会阴、直肠或尿道穿破。
患此病症时,有些人会毫无症状,有些人可因合并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或者尿道狭窄而表现出这几种疾病的相应症状。此病在患者接受X线、B超等检查时能被发现。当然,较大或者靠近直肠前壁的前列腺结石在医生做肛门指检时也可能被发现。
由于前列腺结石内常储存细菌,因此,结石的间断排菌也是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和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根源。另外,由于细菌还可躲藏在盐类和钙质的外壳内,因此不易被抗生素杀灭。这也正是慢性前列腺炎不容易治愈和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前列腺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通俗地说,前列腺结石即前列腺里长了石头,人类早在1586年即发现了这种病人。严格地说,前列腺结石是指原发性或内源性的,在前列腺腺泡和腺管内形成的真性结石。
这种结石可小如粟米,大如豌豆,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呈多面形,数目不定,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是几百个,一般呈现为暗棕色、棕黄色或黑色,小结石表面往往较光滑,大结石或多发结石可占据整个腺腔,质地也较为坚硬。这种结石多含有有机成分,如蛋白质、胆固醇、柠檬酸等,前列腺结石与尿道结石完全不同,不能将二者混淆。
那么,前列腺里为什么会长结石呢?医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前列腺结石是围绕一个有机物核心,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增大的。
有机物核心经常是血块、细菌、坏死组织或一种叫“淀粉样体”的物质。淀粉样体是由脂肪、核蛋白、晶体嘌呤、胆固醇等包绕脱落的上皮而形成的一个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放射状结构的物体。
尿液流经尿道时,可从前列腺管口反流到远端的前列腺管,尿中的钙盐结晶可逐层沉积于有机物核心上,逐渐增大,形成结石。
另一种观点认为结石的形成是由于前列腺腺泡和排泄管发生了慢性炎症,使腺泡扩张,前列腺管狭窄,尿液反流后一些盐类沉积在正常前列腺腺体组织上,形成前列腺结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前列腺的增生使前列腺管内压力增加,腺管内分泌液淤滞,盐类成分在前列腺周围受压的皮质或外科包膜上沉积,因此形成前列腺结石。
小的前列腺结石可以引起慢性炎症,有炎细胞的浸润,腺泡内充满碎屑和脱落上皮,因而可扩张,腺腔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发生改变。由于腺泡间也有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石周围的前列腺基质容易纤维化。
较大的前列腺结石可占据前列腺整个腺腔,仅剩留少量的腺体组织。严重感染时还可形成脓肿,甚至穿破形成瘘管。因此,前列腺结石常伴有反复尿路感染的发作,也可以说结石是继发性尿路感染的根源。
得了前列腺结石的患者大多没有什么症状,只有与其他病变并存时才出现症状,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等疾病的症状。
当前列腺结石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时,可表现为会阴部、下腰部、阴囊、阴茎或肛门等部位的疼痛,排便时肛门痛加重,尿道外口有分泌物,会阴部受压时疼痛加重,伴有后尿道炎时可有尿频、尿急和尿痛,有时有血尿,尤其是终末血尿。形成脓肿时可有发热、尿潴留和会阴直肠部疼痛等症状。
前列腺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时,可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尿线细而无力等症状。
温馨提示
诊断前列腺结石主要依靠以下方法:①直肠指诊:可直接扪及结石,有结石摩擦音或捻发音,但不够准确。②尿道镜检查:放入尿道镜后可直接观察后尿道及前列腺管口形态,再做直肠指诊。如直接看到结石自前列腺管口向尿道内突出或见结石阻塞尿道,可明确诊断。③X线摄片:可通过观察结石影而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