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夫妻保健 > 正文

榴莲治痛经 榴莲怎么吃?

发布时间:2019-01-22 13:03:0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原标题:榴莲治痛经 榴莲怎么吃?   榴莲是南方特产,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香味独特,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称。榴莲常被用来当作病人、产后妇女补养身体的补品,还有助于女性治疗痛经,不信你也试试。

  榴莲缓解痛经原理:   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进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另外,用榴莲的果壳和猪骨头一起煮汤也是民间传统的食疗秘方。   温馨提示:   榴莲虽然好处多多,却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身体燥热,还会因肠胃无法完全吸收而引起“上火”。   在吃榴莲的同时,不妨喝些淡盐水,或吃些水分较多的水果来平衡,比如梨、西瓜等,可以很好地消除燥热。榴莲的最好搭档是被称为“水果皇后”的山竹,它能够降伏“水果之王”的火气,保护身体不受损害。

  榴莲应该这样吃才对   既然榴莲是“水果之王”,那么它的最好搭档自然是被人们称为“水果皇后”的山竹。山竹同为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等也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然而与榴莲正相反,中医认为山竹为中性水果,稍偏凉,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虽然好吃,但同样多吃不宜。如果吃了榴莲再吃上几枚山竹,则正好可以寒热均衡,保护身体不受损害。此外,在吃完榴莲后多喝些水,或多吃些含水分比较多的水果,也能解除燥热,其中梨、西瓜就是很好的选择。

  榴莲最好配着山竹吃,榴莲的果肉含火气,稍吃过量会流鼻血,避免上火的办法是吃山竹,因为山竹可以清热去火。值得注意的是,榴莲和山竹同时吃能避免上火,但却有可能引起便秘。因为这两种水果都富含纤维素,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反而会阻塞肠道,引起便秘。并且,榴莲和山竹都含有较高糖分和钾,糖尿病、肾病、心脏病患者均不宜吃。(家庭医生在线)。

最新文章推荐

女人适合练健腹轮吗
女性适合使用健腹轮锻炼核心肌群,但需根据体能基础调整强度,注意姿势规范、循序渐进、结合有氧运动、避免经期高强度训练、关注盆底肌状态。1、姿势规范:错误姿势易导致腰椎代偿发力引发损伤。正确操作应保持脊柱中立位,收紧核心肌群,双膝跪垫时髋关节与躯干呈直线,滚动幅度控制在肩背不塌陷范围内。初学者可先进行平板支撑强化核心稳定性,再尝试跪姿短程滚动,逐步过渡到标准动作...[详细]
发布于 2025-04-18

推荐阅读

雌激素旺盛的女人,有这“7个好习惯”,若你都有,那就恭喜你了
雌激素旺盛的女人,有这“7个好习惯”,若你都有,那就恭喜你了
女人的青春,其实靠的是雌激素在“撑场”。皮肤是否细腻紧致,月经是否规律,情绪是否稳定,甚至体态是否优雅,都逃不过这个关键激素的“操控”。不少女性年纪轻轻就开始掉发、失眠、皮肤暗黄,整个人像被时间提前通知“老去”,大多数时候,背后都藏着一个真相——雌激素水平在悄悄滑坡。不过,雌激素并不是天注定,有些人天生条件不一定占优,但凭着一套生活习惯,硬是把状态维持得水润...[详细]
2025-04-09 15:38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哪个危害大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哪个危害大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避孕药相比,紧急避孕药的危害更大,因其激素剂量高、使用频次受限且对身体影响更明显。短效避孕药则更安全,适合长期规律使用,副作用较小。两种药物的选择需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决定。1、紧急避孕药的危害紧急避孕药含有高剂量的激素,通常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紧急避孕。其原理是通过抑制排卵、阻止受精或干扰着床来达到避孕效果。由于激素含量高,短期使用可能引...[详细]
2025-02-18 11:42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避孕药哪个好一点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避孕药哪个好一点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避孕药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更好取决于使用场景和需求。紧急避孕药主要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紧急避孕,而短效避孕药适合长期规律避孕使用。1、紧急避孕药主要用于事后避孕,适合在无保护性行为或常规避孕方法失败后72小时内服用。其原理是通过高剂量激素干扰排卵或阻止受精卵着床,避孕效果显著但不宜频繁使用,否则可能引起月经紊乱或影响生育能力。常见药物包括左炔...[详细]
2025-02-18 15:32
紧急避孕药 VS 短效避孕药, 每个女生都该了解
紧急避孕药 VS 短效避孕药, 每个女生都该了解
紧急避孕药和短效避孕药是两种常见的避孕方式,但它们的适用场景、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有明显区别。紧急避孕药用于紧急避孕,短效避孕药则适合长期规律避孕。紧急避孕药主要通过延迟排卵或阻止受精卵着床发挥作用,短效避孕药则通过调节激素抑制排卵。一、紧急避孕药的特点紧急避孕药通常在高风险性行为后72小时内使用,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常见药物包括左炔诺孕酮片和米非司酮片。紧急避...[详细]
2025-02-18 17:17
夫妻生活后能喝冷水吗
夫妻生活后能喝冷水吗
夫妻生活后建议避免立即喝冷水,因为性生活属于高强度的身心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扩张全身毛细血管,突然饮用冷水可能刺激胃肠道和血管收缩,导致身体不适。可以选择温水或常温水来补充水分,同时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1性生活后的身体状态分析性生活属于一种复杂的身心活动,不仅让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还会导致体温暂时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此时胃肠负担会处于下降状态,饮用冷水可能造...[详细]
2025-02-17 21:51
妇科病都有哪几种
妇科病都有哪几种
妇科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生殖器官肿瘤及其他功能性疾病,常见有阴道炎、宫颈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需针对具体症状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治疗。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妇科病主要因病原体感染导致,常见如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由细菌、真菌如念珠菌或滴虫感染引起,导致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瘙痒等症状。治疗多选用药物,如制霉菌素栓针对...[详细]
2025-02-15 06:50
黄芪加当归加党参有什么功效
黄芪加当归加党参有什么功效
黄芪、当归和党参联合使用具有益气养血、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常用于体虚乏力、面色萎黄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的调理。具体作用因个体体质和使用方式不同可能有所差异,推荐根据自身需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1、益气补虚黄芪是著名的补气药材,党参和黄芪配伍尤其适合气虚导致的疲劳、乏力、气短者使用。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升免疫的作用,而党参能增强气血生成,提高代谢功...[详细]
2025-02-16 20:43
解大便时子宫流鲜血是怎么回事
解大便时子宫流鲜血是怎么回事
解大便时子宫流鲜血可能由妇科疾病、生理问题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建议立即就医,排查病因。常见原因包括子宫颈病变、内分泌紊乱或肛门直肠疾病等,需结合专业检查和治疗方法解决。1、妇科疾病导致的子宫出血解大便时出现子宫流血,常见原因是妇科疾病。例如,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或子宫内膜炎等问题可能因排便用力而引发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导致类似症...[详细]
2025-02-15 12:19
经常经期同房会导致什么样的症状
经常经期同房会导致什么样的症状
经常在经期同房可能导致感染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细菌感染、宫腔逆行感染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需要注意卫生并尽量避免此行为。可通过规范性生活习惯、注意身体护理和积极治疗感染,来降低相关风险。1增加感染风险经期期间女性的宫颈口微微开放,子宫内膜脱落后留下的创面会成为病菌侵入的“通道”。常见的感染包括盆腔炎、细菌性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其中,盆腔炎可能导致下腹绞痛、发热...[详细]
2025-02-16 16:04
外阴长了一个脓包怎么回事
外阴长脓包多由毛囊炎、巴氏腺囊肿感染、外阴疖肿、性传播疾病或皮肤过敏引起,需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或手术治疗。1、毛囊炎:细菌感染毛囊导致红肿化脓,常见于剃毛或衣物摩擦后。每日用碘伏消毒患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克肟。避免抓挠,穿纯棉透气内裤。2、巴氏腺囊肿:腺体导管阻塞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伴随剧烈疼痛。急性期需口服阿奇霉素,局部使用红霉...[详细]
2025-04-18 18:09
杞菊地黄丸可以壮阳吗
杞菊地黄丸可以壮阳吗[详细]

曲丹妮

曲丹妮

副主任医师

2025-04-09 13:24
宝宝拉稀拉水怎么治疗
宝宝拉稀拉水怎么治疗[详细]

王雪梅

王雪梅

主任医师

2025-04-07 17:37
小儿低血糖有什么症状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低血糖有什么症状治疗方法有哪些[详细]

邵红

邵红

副主任医师

2025-03-27 10:41
尿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马小丽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2025-03-09 17:11
无梦而遗大都是肾阳虚吗
无梦而遗大都是肾阳虚吗?[详细]

宋观礼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2025-02-16 14:47
月经期间有血块是何原因
月经期间有血块是何原因[详细]

何静

何静

副主任医师

2025-02-05 16:31
治疗痛风可以用什么药
治疗痛风可以用什么药[详细]

任冬梅

任冬梅

副主任医师

2025-02-03 12:53
脑卒中的中医有什么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中医有什么康复治疗[详细]

王强

王强

副主任医师

2025-01-12 15:15
脚掌面肿痛是怎么回事
脚掌面肿痛是怎么回事[详细]

李宏

李宏

副主任医师

2025-01-08 15:50
22个月的宝宝咳嗽怎么办才好
我家宝宝22个月了,一直咳嗽,22个月的宝宝咳嗽怎么办才好?[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05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