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精加工食品、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模式会减缓肠道蠕动,建议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壁促进排便。
每日饮水量不足1500毫升时,肠道会过度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导致大便干结。尤其在高温环境或运动后未及时补水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建议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减弱腹肌和肠道肌肉的收缩力。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肠道蠕动,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改善肠道功能。卧床病人更易出现排便困难。
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肠道正常蠕动。这类情况通常伴随腹胀、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关。必要时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检查。
某些抗抑郁药、钙剂、铁剂等药物会减缓肠道蠕动。长期使用泻药也可能导致肠道依赖。若怀疑药物引起便秘,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改善长期便秘需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晨起后喝温水刺激胃肠反射,选择蹲姿促进排便。饮食上可增加火龙果、西梅等富含果胶的水果,适量食用芝麻油、亚麻籽油等润肠食物。避免过度依赖刺激性泻药,持续两周未缓解或伴随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适度腹部按摩和凯格尔运动也有助于增强肠道蠕动功能。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