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腹下坠疼痛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泌尿系统感染、卵巢囊肿或生理期痛经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原因,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下腹持续性坠痛,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增多。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慢性反复发作可能引发输卵管粘连。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可刺激盆腔神经,产生周期性加重的坠胀感,常伴有性交痛和不孕。疼痛程度与病灶位置相关,直肠子宫陷凹处异位灶疼痛最显著。治疗采用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或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膀胱炎或尿道炎引起的疼痛多集中于耻骨上方,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大肠杆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可通过尿常规确诊。轻症可增加饮水冲刷尿道,严重时需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菌药物。女性尿道较短更易发生逆行感染。
囊肿扭转或破裂会导致突发性锐痛转为持续性下坠感,黄体囊肿在月经后半周期更易发生破裂。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5厘米以上病理性囊肿需腹腔镜探查。生理性囊肿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吸收。
原发性痛经源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表现为经期前48小时内的痉挛性疼痛。热敷下腹部可缓解子宫平滑肌收缩,严重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继发性痛经需排查子宫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
建议出现小腹坠痛时记录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避免摄入生冷食物加重盆腔充血。每天温水坐浴15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瑜伽中的猫牛式能舒缓盆底肌紧张。持续3天以上不缓解或伴随阴道出血、发热症状,需及时妇科检查排除宫外孕等急症。定期妇科体检和盆腔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器质性疾病。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