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的传播下,一份由美国性学专家提出的所谓性爱频率公式流行于广大人民中,只是这份性爱频率公式完全是根据美国公民的数据研究而成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人种不同,这份公式不一定社会我们,不要被将自己置于媒体所设置的框架中。
主流文化控制性爱
我和丈夫结婚9年,性生活一直比较满意,不过我们每月就做两三次。我上次在报上看到中国性学会一个专家说的性爱频率公式,一计算,我们没有达标。我们才都33岁就不正常了吗?你能不能告诉我一对夫妇正常的性生活频率应该是多少呢?
一封读者来信,令我们大为吃惊。她提及的性爱频率公式,是国外学者根据年龄因素对性能力的影响规律作出的。计算方法是:以自己年龄的十位数乘以9,所得乘积的十位数,就是一个性爱周期所持续的天数,个位则为应有的性爱频率。按照这个公式计算,这对夫妇的性爱频率应该是3x9=27,就是20天内要有7次性生活。
难道媒体对性福衡量标准的渲染已经到了如此强制的地步,以至于一对幸福的夫妇会怀疑他们自己的性生活是否正常是否美满?有多少对伴侣为自己的性爱频率担忧却又难以启齿呢?确实,大多数光顾性学专家咨询室的人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别人是怎么样的?一周应该多少次?言下之意:我们是不是正常的?
主流文化和专家的声音控制着我们,当媒体上所宣传的性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出现巨大偏差时,就造成了公众的心理负担。
性爱频率不是固定的
是的,在性生活问题上,频率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敏锐。迫切地探询自己性生活是否正常,其实是最近才有的事情。过去性方面的信息一直是禁忌,谁都没有条件去比较各夫妻之间的平均频率。况且,频率也受限于孕育计划等。是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们把享受的性和生育的性剥离开来,而互联网打开了我们的性话题,但信息的泛滥使我们的感受开始模糊。
性,是不是像拷贝粘贴这么简单呢?可以从一家的卧房复制到另一家的卧房?很抱歉,它太复杂、太私密、太个人化和饱含感情,注定不宜像洗手次数那样进行军事化管理。
性,首先是一个对话: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充满惊奇,也可能超出预料。所以性是生理的,是荷尔蒙的,偶尔还是实用主义的,但它首先是情感的:它会在与对方碰撞中提升和丰富。如果性之前加上了“必须”的修饰,那么我们就不再听从欲望的召唤,而是把做爱当义务,成了给自己下的命令。
无谓做爱次数的焦虑
做爱不够的焦虑也会源于害怕没达到正常标准。有些男人需要用性能力来证明自己的阳刚。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打听那些可以衡量的指标:阴茎的尺寸,做爱的频率,坚持的时间。当伴侣发现他们潜意识里并非是真地想要做爱,而是想要证明,就会拒绝这种只被当成工具的性交。但是,有些女性有时候也一样在找寻证据:做爱让自己觉得自己还是很有魅力的,还是很吸引人的。38岁的李先生就有这样一位妻子: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我的性欲会经常因为很多事情而瘫痪。如果不经常做爱,我的状态会好一些。可是,一旦我很长时间没有跟妻子ML,她就开始不安。她会想象我不再爱她了,甚至怀疑我有别的女人。她需要性来确定我对她的感情。所以,每个月两到三次,我必须强迫自己,以便消除她的不安。
亚洲性学联合会主席 刘达临
性生活过频原因
此外,孩童时期的痛苦,身体的羞涩和自卑,以前不愉快的经历,自恋情结。所有这类经历都可能会滋长出害怕被遗弃,或者缺少爱,而导致性生活超出了欲望的范畴,成为某种实用主义的产品。39岁的兰在第一次不幸婚姻后,承认她需要爱的证明才有安全感:也许是因为我从前一次的婚姻中得到了太多的教训,但是我真的非常关注我们的做爱频率。首先因为那是个奇妙的时刻。其次,因为在身体的愉悦之外,也是一个亲密和温柔的互动。最后,对我来说,这证明我的男友想要我。我需要这些来确定我们关系的稳定性,也许有这些证明才能让我对未来有信心。或许,在心里,能证明接近40岁的我还有个人的魅力,这一点很令人欣慰。
合理的性爱频次
美国著名性研究书籍《一生的性计划》的作者说:你不会有错的,因为正确的性交频率是依你俩的喜好而定的。这里面,没有达标与不达标的不同,只有快乐与不快乐的区别。有时候,即便是零频率也可能维系一段很好的感情。41岁的守愚和35岁的太太萍,共同生活了10年:我们的频率比以前慢了许多,这没有什么,就像我们都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但却更像美食家一样。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通过计算插入的次数来看待我们的性关系没有什么意义。互相偎依在怀抱里睡觉也能给我们带来快感。爱抚,拥抱,我们需要对方的皮肤,这些都比插入、射精的快感重要一千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