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间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适度活动、腹部按摩、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产后便秘多与激素变化、饮食单一、活动减少、盆底肌松弛、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能有效改善肠道蠕动,推荐食用燕麦、红薯、香蕉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同时搭配芹菜、菠菜等粗纤维蔬菜。每日保证300-500克新鲜蔬菜摄入,避免过多油腻汤品。产后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传统高脂肪月子餐可能加重便秘。
哺乳期每日需饮水2000-2500毫升,晨起空腹饮用温水可刺激肠蠕动。建议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影响食欲。温热的蜂蜜水糖尿病患者慎用或淡盐水也有助软化粪便,但不宜替代正常饮水。
顺产24小时后、剖宫产3天后可开始床上翻身、抬腿等轻柔运动,1周后逐步增加散步时间。每日累计活动30分钟能促进肠道蠕动,但需避免久站久坐。凯格尔运动能同步改善盆底肌功能,减少排便无力现象。
沿结肠走向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按摩前搓热双手,力度以不引起伤口疼痛为宜。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
顽固性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小麦纤维素等温和缓泻剂,哺乳期应避免含番泻叶等刺激性成分的药物。开塞露仅作为应急使用,长期依赖可能影响自主排便功能。服用铁剂补血的产妇需注意补铁药物可能加重便秘。
月子期间建议建立固定排便习惯,早餐后30分钟内是最佳排便时段。保持愉悦心情,避免因焦虑抑制排便反射。若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或超过5天未排便,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病理情况。产后康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时注意会阴伤口护理,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影响愈合。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受凉可能加重肠道功能紊乱。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