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精一滴血”的说法属于民间误解,男性精液与血液在成分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精液主要由精浆和精子构成,包含水、蛋白质、果糖等营养物质,正常排精不会损耗气血,适度性生活反而有益身心健康。
精液中90%为精浆,由前列腺液、精囊液等混合而成,主要含水分、锌离子、果糖等物质;血液则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承担氧气运输和免疫功能。两者在生物学特性上无直接关联,精液流失不会导致贫血或气血亏虚。
健康男性睾丸持续产生精子,每日生成量约1亿个,精囊腺与前列腺也会同步分泌精浆。精液排出后,身体会通过正常新陈代谢快速补充,其消耗与唾液、汗液等体液排泄类似,属于生理性更新过程。
古代中医理论中“精”为广义概念,包含生殖之精与脏腑之精,现代医学证实精液仅是其中物质载体。传统养生强调“节欲保精”针对的是过度纵欲,而非禁止正常性生活,适度排精不会损伤肾气。
规律排精可降低前列腺炎风险,促进生殖系统血液循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月8-12次射精频率属于安全范围,反而有助于维持睾丸功能和心理平衡,但过度频繁可能导致暂时性腰酸乏力。
该谣言的传播与性教育缺失有关。精液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等成分可通过饮食快速补充,常见如牡蛎、坚果、瘦肉等含锌食物,完全无需担忧“精尽人亡”等夸大说法。
保持每周2-3次性生活频率最为适宜,日常可多食用富含精氨酸的海参、鳝鱼等食物,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若出现射精疼痛、精液带血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但正常情况下的精液排放与血液损耗无关,不必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适当运动如深蹲、游泳等能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需注意避免高温环境影响精子活性。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