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妇科病确实较为常见,主要涉及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类型。这些疾病多与激素变化、卫生习惯、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阴道炎是妇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炎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瘙痒或灼热感。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三种主要类型。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或使用刺激性产品。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真菌药物或抗生素,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防反复感染。
盆腔炎多由上行性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和异常阴道分泌物。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急性期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给药。经期避免性生活、减少宫腔操作是重要预防措施。
约半数已婚女性可能经历宫颈炎,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脓性白带。慢性宫颈炎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需通过TCT和HPV筛查排除癌变风险。物理治疗如激光或冷冻适用于糜烂面积较大者,同时需增强免疫力促进修复。
30岁以上女性约20%存在子宫肌瘤,多数为良性。症状与肌瘤位置相关,可能引起经量增多、尿频或便秘。小于5厘米的无症状肌瘤可观察随访,药物治疗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黏膜下肌瘤需宫腔镜切除。
这种内分泌疾病影响6%-10%育龄女性,典型表现为月经稀发、多毛和肥胖。胰岛素抵抗是核心发病机制,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二甲双胍可调节代谢,促排卵药物帮助妊娠,长期管理需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女性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包括白带常规、宫颈癌筛查和超声检查。日常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久坐和过度使用护垫。经期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饮食上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度运动如瑜伽或快走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对调节内分泌至关重要。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而非自行用药,避免延误病情。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