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疗法需遵循个体化、最小有效剂量、定期评估三大原则,主要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雌激素缺乏相关疾病。具体实施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风险、治疗目的等因素,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激素替代方案需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绝经年限、个人健康风险定制。子宫完整者需联合使用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存在乳腺癌家族史者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治疗前需完善乳腺超声、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
采用能缓解症状的最低有效剂量,通常从标准剂量的1/4-1/2开始。口服雌激素可选择戊酸雌二醇片,经皮给药可选用雌二醇凝胶,阴道局部症状优先使用低剂量雌激素软膏。剂量调整需以血脂、骨密度等指标为参考。
建议在围绝经期或绝经10年内启动治疗窗口期理论。60岁以上或绝经超10年者需严格评估心血管风险,必要时采用短期间歇疗法。突发异常子宫出血需立即停药就诊。
子宫存在者必须配合使用地屈孕酮等孕激素,预防子宫内膜增生。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可联合维生素D和钙剂,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压血脂。禁止自行联用其他激素类药物。
治疗首年每3个月复查乳腺和子宫内膜厚度,稳定后每年全面体检1次。重点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乳腺变化,出现乳房胀痛、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干预。建议最长连续用药不超过5年。
实施激素替代期间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补充10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或瑜伽,避免吸烟饮酒。出现异常阴道流血、严重头痛或胸痛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妇科检查,非治疗期女性可通过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辅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