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可通过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涌泉穴、大椎穴等穴位调理。这些穴位分别对应温补阳气、健脾和胃、强肾固本、引火归元、驱寒通络等功效。
位于脐下三寸,为任脉要穴。艾灸关元穴能温补下焦阳气,改善冬季手脚冰凉、宫寒痛经等问题。建议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配合搓热双手按摩小腹效果更佳。阴虚火旺者需谨慎。
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冬季消化不良。采用雀啄灸法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皮肤微红即可。胃炎急性发作期不宜施灸。
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是补肾要穴。立冬灸肾俞能缓解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等肾虚症状。建议采用隔姜灸,生姜切片扎孔后置于穴位上施灸。高血压患者需控制灸疗时间。
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为肾经井穴。艾灸涌泉可引火下行,改善失眠多梦、虚火牙痛。施灸前先用温水泡脚,采用回旋灸法效果更显著。足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冬季灸大椎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咳嗽。可采用艾灸盒固定施灸,注意避免烫伤。高热患者及幼儿不宜灸此穴。
立冬艾灸养生需注意室内保暖避风,施灸前后2小时避免进食生冷。建议搭配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温补膳食,晨起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以助阳气升发。艾灸频率以每周2-3次为宜,三九期间可适当增加次数。施灸后若出现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可饮用蜂蜜水或按摩太溪穴缓解。特殊体质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艾灸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