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艾灸推荐选择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神阙穴和大椎穴等穴位,有助于温补阳气、驱寒防病。立冬时节人体阳气内敛,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易疲劳人群。
位于脐下三寸,是任脉要穴,中医称为“元气之根”。艾灸关元穴能温补下焦阳气,改善男性肾虚腰酸、女性宫寒痛经等问题。立冬时节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分钟,可配合生姜片隔灸增强效果。阴虚火旺者需谨慎使用。
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能健脾和胃、提升正气,缓解冬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采用回旋灸法,距离皮肤3-5厘米温热刺激,出现红晕即止。孕妇及皮肤破损者不宜施灸。
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艾灸肾俞穴可温补肾阳,改善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等肾虚症状。立冬前后连续艾灸7天为佳,配合搓热双手按摩穴位效果更显著。高血压患者需控制灸疗时间。
即肚脐中央,属任脉要穴。艾灸神阙能调和脾胃、温通元阳,特别适合冬季易腹泻、畏寒肢冷者。可采用隔盐灸法,将纯净食盐填满脐窝后再施灸。饭后1小时内及皮肤感染者禁用此法。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与阳经交汇点。艾灸大椎穴可振奋阳气,预防感冒、缓解颈肩僵硬。建议使用艾条雀啄灸法,距离穴位2-3厘米快速点烫。体质湿热或发热期间应避免施灸。
立冬艾灸需注意室内保暖避风,施灸前后2小时勿碰冷水。可配合食用羊肉、桂圆等温补食物,避免生冷寒凉饮食。艾灸后出现口渴属正常现象,建议饮用温蜂蜜水补充津液。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施灸前应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调整穴位和灸量。施灸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严重者及时就医。冬季艾灸建议选择上午阳气升发时段进行,灸后适当散步促进气血运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